檀 躍
(天津財經大學,天津 300000)
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方面,新能源汽車相對于傳統汽車而言優點突出。但是作為誕生不久的產業,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融資難便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發布了停產燃油汽車的時間規劃,所以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是大勢所趨。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很多關鍵技術問題亟待解決,而大部分金融機構還沒有動力給相關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缺乏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便難以蓬勃發展,目前可以有效緩解這個現象的途徑就是利用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針對的不是單個企業,而是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把核心企業與需要融資的上下游企業結合起來,再對供應鏈中的企業融資的一種業務模式。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電池,但就整個行業而言,金融企業出于風險考慮也很少會給這些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實,給新能源汽車提供配套的很多都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生存壓力大,卻又苦于規模小等特點難以融資。缺乏資金的支持,研發就難以為繼,進而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質量和銷售都會受到影響。
本文將從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兩個角度分析供應鏈金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并指出業務運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處于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把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然后銀行向上游供應商提供信貸支持,這一過程就是保理融資。在這個模式中,銀行要承擔應收賬款的收繳和管理工作,其中的信用風險由銀行承擔。
該模式把原本由供應商承擔的風險轉移到銀行身上,有效地規避了應收賬款到期不能收回的風險,提高了應收賬款的周轉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電池生產企業與整車制造商之間簽訂購銷合同、購貨訂單,上游企業憑借這些合同和訂單向銀行申請貸款,而還款來源就是這些訂單將來會產生的現金流,類似于資產證券化,這就是訂單融資模式。
通過這個模式,上游供應商可以有效解決企業本身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倉儲等方面的資金需求。獲得大訂單,經過該模式,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能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獲得信貸支持,緩解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該模式是指上游零部件供應企業將應收賬款動態質押給金融機構,這些應收賬款都是在零部件生產企業向核心整車廠供貨過程中產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久,應收賬款期限長短不一、發生頻繁,因而這些應收賬款質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后能夠形成比較穩定的應收賬款池,金融機構可根據應收賬款池的一定比例向零部件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從而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周轉壓力。
應收賬款模式可以使上游供應商合理利用應收賬款資金,降低流動資金的占用比例,能夠較快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還能降低經營成本。由于核心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占據絕對的話語權,零部件供應企業往往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支付條款。利用應收賬款融資能有效改善供應商的資金狀況,使得生產和經營能夠維持下去,供應商的生產經營能夠得到保證,新能源汽車整個行業才可能健康發展。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整車制造企業、下游經銷商與銀行簽訂也許合作協議,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經銷商提供信貸支持,用來滿足經銷商向整車制造企業訂車的資金需求,這就是保兌倉融資模式。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經銷商如果要向銀行提車,就必須還款或者追加保證金,整車制造企業在其中扮演的是銀行的受托方,替銀行保管車輛并根據銀行的通知向經銷商發貨,除此之外,整車企業還負有連帶保證責任。
金融機構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下游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用來滿足經銷商向整車廠購車時的預付款需求,融資所得要求專款專用,這就是預付款融資模式。這種模式下,當銷售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不能按時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償還債務時,整車制造商需要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并且需要無條件購回尚未銷售出去的整車,前提是整車制造企業和下游經銷商之間事先簽訂一份回購合同。這種模式也能有效緩解處于供應鏈下游弱勢地位經銷商的資金壓力,滿足其融資需求。
無論金融機構是對圍繞核心企業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還是對下游經銷商進行融資,也不論融資模式的多種多樣,都可以將整個業務操作過程中的風險按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考慮,事前的風險主要是指授信之前的信用風險,事中存在的風險主要是指授信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事后風險主要是指授信后的違約風險。
1.供應鏈主體的信用風險。這里的主體主要包括供應鏈中所涉及的金融機構、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物流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和經銷商。在各種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業務操作過程中,由于上述各方的利益訴求不同,各主體都可能存在信用風險。各金融機構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各方面不是很完善的現狀,普遍認為產業鏈上的企業存在程度不一的違約風險,故而單方面減少對這些企業的資金支持,進而缺少資金支持的這些企業發展更加困難,形成惡性循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因此,有些中小企業會利用這一點,偽造一些交易憑證以騙取信貸資金,直接給金融機構帶來風險。此外,供應鏈中的其他利益相關方也可能存在欺詐行為,甚至是聯合欺詐,以此來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
2.供應鏈客體的信用風險。這里的客體主要是文章前述部分各種融資模式中所涉及到的訂單、存貨、預付款以及應收款等。客體風險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不足和抵押物質押物的保值能力弱引起的,而這些是因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處于發展早期,各項技術不夠成熟,產品更新換代快,包括整車、電池、各配套零部件在內的產品價格波動劇烈,進而金融機構很可能遭受因此造成的違約風險。
融資授信業務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受自身某些因素的影響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些因素可以大致歸為內控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統故障、偶然事件等三類,具體來說,這些操作風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1.員工導致的操作風險。由于供應鏈金融業務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而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時間更短,這就對金融機構中從事這些業務的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要求員工既要熟練掌握金融知識,又要充分熟悉供應鏈管理,還要對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及行業中的企業有十分細致地了解并不容易,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的總結。所以在當下的業務過程中,員工難免出現差錯,進而給金融機構帶來風險。
2.信息系統導致的操作風險。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和產業鏈中企業的信息系統對接,目的是做好監督工作,了解企業動態。一旦該信息系統發生故障,或者系統中存在能被利用的漏洞,就會造成信息的缺失或者是偽造,進而給資金融出方帶來風險。
3.信貸流程導致的風險。傳統汽車行業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金融機構針對它們的信貸流程設計已經十分合理。但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短,在生產、研發、運營、銷售上都與傳統汽車有諸多不同之處,容易導致在信用調查、合同的設計等方面出現問題,給金融機構帶來風險。
供應鏈上的融資企業可能會因為規模小、研發實力弱、戰略失誤等各種原因導致企業經營周轉出現困難而不能如期還本付息,從而形成違約風險。鑒于此,金融機構在授信前應該有針對性的認真調研。此外,一些中小企業雖然現在生產經營沒有問題,但是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時可能會涌現出新的熱點,缺乏戰略眼光和跟不上潮流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這種情況導致的違約風險很難規避。
供應鏈涉及諸多相關方面,它們的關系緊張很有可能導致合作關系的破裂,而各方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是供應鏈金融能夠運行和維護下去的基石。
最近兩年來,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已經席卷了各行各業,區塊鏈與金融的結合代表了當前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主要是許可鏈的形式,信息難篡改、信息透明化、信用的流轉和分割將會是具體應用方向。區塊鏈技術實際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金融中后,將有效緩解業務中的信用風險和事前逆向選擇問題,促進產業和金融的發展。
產業離不開金融的支撐,新能源汽車行業亦是如此。行業處于發展的初期,技術不成熟、產銷量不大、民眾接受程度有限。但是隨著日益嚴峻的大氣問題、資源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中國又是一個汽車保有量大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可以緩解這些問題的一個有力抓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很多中小企業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企圖分一杯羹,但是苦于資金短缺難以得到較快發展。為探尋問題的解決途徑,本文提出了提出了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的融資企業可以考慮的幾種融資模式。對于供應鏈中的各方來說,這些模式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期待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金融科技的引入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