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萍
(中國人民銀行隴南市中心支行,甘肅 隴南 746000)
根據《市工信委關于認真做好編制〈隴南市工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20)調研準備工作的通知》隴工發電【2012】24號明傳精神,現將我區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武都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嶺與岷山之間,嘉陵江的一級支流白龍江從武都城區流過,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地理位置屬于西南地區。轄44個鄉鎮、689村、12.18萬戶、53.05萬人。幅員面積4683平方公里,折合702萬畝,其中耕地71.53萬畝,林地和蔬林地190多萬畝。海拔600-3600米,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氣溫最高40℃(1951),最低-9℃(19910。年日照時數1911.3小時,年降雨量400mm左右,無霜期210-240天,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溫暖濕潤,光熱資源比較充足,適宜于多種農作物生長。有各類動植物1300多種,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米倉紅芪”、“武都黃連”飲譽中外。有花椒、桔柑、油橄欖等經濟林果百余種。我區是中國花椒原產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目前我區花椒種植面積90.4萬畝,花椒年產量1020萬公斤。武都區是中國境內油橄欖最佳適宜種植區之一、中國四大油橄欖生產基地之一,種植面積達18萬畝,年產油橄欖鮮果3000噸。合適的氣候土壤條件及種植傳統,使我區油橄欖產量高,含油率高,所產橄欖油產品榮獲中國林產品博覽會和甘肅省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金獎。
近年來,我區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2006—2008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25.9%。5.12地震發生后,我區緊抓災后重建機遇,結合實際,提出了重點發展四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完成了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了工業經濟大幅度增長。2009—2010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7.1%。十一五”末,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113578.6萬元,比“十五”末增長3.8倍。全區工業增加值完成36664.9萬元,比“十五”末增長3.3倍。主要產品產量:原煤完成7.1萬噸,比“十五”末增長2.1倍。水泥完成76.3萬噸,比“十五”末增長10倍。“十一五”末,全區共有各類工業項目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8項,投資1000-5000萬元的10項,累計完成投資100530萬元,建成投產9項,建成投產的現有項目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2項,投資1000-5000萬元的7項。截止2012年底,全區共有各類工業項目12項,計劃總投資74777萬元,實際完成投資64932.37萬元。初步形成了以祥宇油橄欖公司、田園油橄欖公司、裕豐茶葉有限公司等為骨干的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形成了以明月中藥材飲片廠、佛仁制藥有限公司為骨干的現代醫藥企業。
“十一五”末,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占GDP比例為7.5%,工業收入占財政收入比例為18.3%,與“十五”末相比,增長3.2倍。工業經濟各項指標實現較快增長,但工業經濟總量不足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十一五”末,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十五”末僅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一是初級加工企業占絕對多數,精深加工企業數量很少。截止2011年底,全區共有各類工業企業2949戶,其中原料初級加工企業占到現有企業總數的90%以上,精深加工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占比例不足10%,所生產的產品均為初級產品,沒有精、深加工,生產工藝、設備基本上是傳統、簡單的工藝設備,科技含量低,僅走出了賣原材料這一步,產品的附加值低,企業經濟效益差,技改能力弱,產業鏈短,帶動能力不強。二是大中型企業少,小企業多。截止2011年底,全區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1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也僅有1戶,年產值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到現有企業總數的90%以上。全區目前沒有一戶上市企業,沒有一戶集團企業。
一是工業投入不足。2011年,全區工業項目政府投入不足1000萬元,與農業投入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區現有企業多為小企業,建設基礎差,財務管理等制度不完善,不透明,企業經營人為因素多,投資風險大,在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和其他投資者支持方面不得力,由于資金鏈中斷導致的企業停產和項目停滯現象時有發生,資金問題是困擾我區工業企業長足發展的主要問題。二是缺乏大項目支撐。2011年,全區重點工業項目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基本沒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不足10個,具有帶動性的大項目、新項目數量偏少。三是工業產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優勢不明顯。截止2011年底,我區工業企業產品中,僅有“田園品味”牌橄欖油、“祥宇”牌橄欖油、“裕河”牌茶葉、裕豐秀眉、岷歸軟膠囊、太泉蜂蜜獲得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的質量認可,僅有“田園品味”牌橄欖油、“祥宇”牌橄欖油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稱號。產品牌子不亮,銷路不暢,市場不廣直接影響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的“3341”工程及市委市政府對工業發展新的具體要求,緊緊圍繞“‘發展、和諧’兩大主題,加快由農業主導型向工商業主導型經濟格局轉變,努力開創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的整體發展思路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平臺,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實現全區工業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
2013年計劃完成工業增加值23618億元,同比增長18%。計劃實施工業項目11個(續建7個,新開工4個),計劃完成投資20022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達到5%,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控制在40方以內。
1.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4億元,年均增長39.4%。工業增加值達8億元,年均增長39.4%。工業總產值占全區GDP比重提高到24%以上,進一步提高工業對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2.新產品產值率達15%,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進入良性循環。
3.企業實力進一步壯大,培育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5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戶和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戶,培育省級以上工業名牌產品10個以上。
4.工業集中區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
發揮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和培育三大主導產業。
1.建材產業:利用資源優勢,大力支持石膏、石材、石灰等建材加工企業,大力發展新型建筑材料。到2020年,要培育規模以上建材企業20戶以上。建材工業總產值突破8億元。
2.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加快農特產品基地建設,在做大做優農特產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龍頭加工企業,重點發展核桃、油橄欖、茶葉、面粉、蔬菜、花椒、釀造七大農特產品加工工業,
3.醫藥加工產業。以明月中藥材加工廠、佛仁制藥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和帶動醫藥加工產業發展,到2020年,要發展規模以上醫藥加工企業8戶,其中:上市企業3戶,年產值5000萬元的企業5戶。醫藥加工能力要增長4倍以上。總產值突破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