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音
(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聯合社,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農村信用社在2013年7月20號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下限由機構自身原則自主對貸款利率水平進行確定以后,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已經沒有了上限的限制。在這次利率改革中,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浮動。因為對存款利率的調整對在銀行盈利以及市場心理上的負面影響要大于貸款下限的取消。央行在答記者問時也對存款上限清晰地表達了更加慎重的思路,即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風險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即為放開對存款利率的管制,這些需要能夠根據各項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分布進行,進行有序的推進。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因此農村信用社貸款的利率不再有上限的設置,這樣也有利于農村信用社能夠按照其自身收益的覆蓋風險進行自主定價,提高發放涉農貸款的意愿。此舉也有利于滿足農村信用社對多層次涉農貸款的需求,使涉農貸款資金得以有效地提高,為各類金融機構之間能夠進行公平的競爭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
農村信用社其盈利手段與方式過于單一,所以會對存貸款的利率差過分依賴,也會從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波動的影響,在適應未來市場利率化的金融格局中存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其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眾多的困難。
在利率市場化以后,各大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同等行業的競爭手段由對金融服務的依賴轉為對價格的依賴,這就加劇了金融競爭市場因直接影響資金配置以及財務收益而形成的競爭。這種競爭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能夠有效地縮小金融機構存貸款之間的差距,降低自身的盈利能力。金融機構要想能夠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提高其存款的利率,這就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自身的成本,同時,機構為了能夠維持住一些優質的客戶就會通過貸款差別浮動利率來降低貸款平均利率水平,這些對于整體實力較弱的農村信用社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農村信用社的盈利途徑較少,主要靠存貸款利率差來獲得收益。近年來,在政策以及農民自身的努力下,農村經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短缺的理財途徑下,農村信用社存款的規模在逐漸增大,自身資本的規模也獲得了逐步的擴張。農村經濟的增長、特色經濟的出現、政府支農財政的經濟補貼以及村鎮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都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貸款規模的增加。在這樣的發展下,農村信用社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并在發展的同時獲得了一定的收益。
農村信用社在貸款方面存有眾多的問題,其貸款所涉及的金額小、筆數多、不良貸款具有較高的比例、貸款的質量較低,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是其市場特點、服務職能以及其他自身因素。在農村信用社貸款方面,其制度并不夠完善與健全,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也較低,職業道德也僅僅處于一般水平,這些都會對農村信用社貸款的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從當前來看,信用社中存有以正常貸款來養不良貸款的現象,這就使得一些人忽視了貸款的質量。利率市場化以后,市場供求決定了利率,所以貸款質量的高低將對存貸收益產生直接的影響,低質量的貸款終將會被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所取代。
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如何在這次改革中穩占鰲頭,應該是我們農村信用社基層組織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一是加快經營管理方式轉變。建立適應利率市場化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一是精細業務管理。把利率市場化風險管理納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之中,防止為追求短期效益而陷入高負債、高風險經營;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把握進退,正確判斷利率走勢,合理利用金融資源。二是改善業務結構。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優化資金配置,特別要防止“一刀切”高浮利率帶來逆向選擇和風險激勵,切實提高資產質量,搞好成本核算,增強抗御利率市場化風險能力。
二是拓寬盈利渠道,發展更適合農村需要的金融產品。過分的依賴存貸利差獲取收益已經不能適應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拓寬盈利渠道,開辟中間業務收益渠道。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發展水平較高的金融機構,引入適合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市場的中間業務方式,以專業優質的金融服務獲取收益獲得滿意。發展私人銀行和特殊結算業務,使農村金融的發展更加現代化國際化,為日后優質農產品的進出口提供可靠的結算途徑。不斷推出完善個人理財業務,推出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個人理財產品,吸引農村市場剩余可支配收入,穩定信用社資本規模。
三是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提高臨柜人員的業務素質,黨員干部的管理素質,從而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核心競爭力。作為赤峰市金融服務行業,服務是排在第一位的,一流的服務塑造一流的銀行,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金融服務業的成敗。注重干部的廉潔自律和服務意識培養,“坐等靠”的陋習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競爭日趨激烈必須摒棄,干部帶好了頭,才能在廣大職工面前理直氣壯,才能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拔得頭籌。
四是完善信貸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保證貸款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明確貸款用途,完善貸后管理,維護資金安全,逐步回收不良貸款,控制不良貸款率,提高整體信貸質量。健全信貸責任制,明確貸款責任,嚴格審批程序,切實提高對信貸質量的要求,充分發揮風險監控部門的職能。實行信貸人員輪崗制度,發揮各崗位相互制約監督職能,避免長期崗位停滯所造成的內在隱患。
五是加強利率市場化軟硬件建設。要想搞好利率市場加強軟硬件建設是前提。首先要加強管理人才的培養。利率市場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和,對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從目前看,農信社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要加快通過招聘、進修、選拔等方式培養人才,使之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提高利率定價水平。其次要增強科技含量。在加快農信社業務電子化、網絡化建設的同時,建立起科學的利率定價信息收集、風險計量和監測系統,提高利率的科學定價水平。最后健全金融法制。加快農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法律的保障是利率市場化不可缺少的條件,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就難以公正、公平地界定和調整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要盡快以法律形式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管理體制、扶持政策等,為農村合作金融應對利率市場化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