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英
(廣州樹懶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互聯網時代是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生的,并在21世紀被廣泛的與各行各業結合在一起,作為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劃分客戶群體、制定服務或產品策略的參考標準,與其他時代相比,大數據時代具有其獨一無二的特點。
由于互聯網與網絡通信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使得無論何人通過互聯網都可以獲得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互聯網的普及突破了報刊雜志這種書面或口耳相傳這種口頭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信息載體不再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數據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
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由于受到載體的限制,即報刊雜志的出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制作過程,載體上所承載的信息往往是后置的,缺乏有效性,而互聯網信息通過光纜或導線進行傳播,每秒鐘攜帶的信息量是過去的幾萬倍,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保持了信息的時效性。
互聯網發布信息與傳統信息載體的區別在于綜合性,傳統的信息載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一般是先將信息分類,根據載體的特點有選擇性的進行傳播,而互聯網的信息發布則并不事先進行分類,而是將所有信息放在統一平臺上進行發布,需要信息使用者通過搜索引擎進行關鍵字檢索,來尋找到相應的內容滿足自身需求。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的信息共享平臺,各種信息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進行發布,信息的真實性不需要事先經過機構的審核,因此會出現虛假信息或是非完全真實信息,對信息使用者來說參考價值較低。
互聯網上的信息可以在被使用者搜索出來之后,通過復制黏貼的功能在計算機或移動存儲設備中進行儲存,同時,在互聯網上對感興趣信息進行點擊時,這一數據可以被機構監測與收集,用來作為機構分析研究使用。
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金融模式,通過對網絡大數據的收集與應用,通過云計算向公眾開放的功能化服務業態及其服務體系,金融的本質在于資金的流動,資金量越大其流動越有效,因此互聯網與金融的融合必將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其特點包括:
傳統市場上,金融產品的交易需要通過金融中介才能完成,金融中介為了保證雙方信息的真實性,往往需要專人去負責雙方信息的收集與驗證,但是隨著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金融產品交易雙方可以直接完成交易,除去了中介費用,降低了金融中介壟斷的可能性,同時所有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大數據來進行比對鑒別,,因此,金融產品的交易成本相對傳統模式來說較低。
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建立在網絡通信技術上的,[1]網絡平臺上的信息量呈現爆炸式增長,金融市場雙方在進行投融資選擇時,其交易的速度更快,概率也更高。
傳統的金融市場由于其受地區、人群等等影響,其交易范圍只局限于一定地理距離內受其影響并具有投融資需求的人,而互聯網金融模式打破了距離的障礙,不僅聯通了全國的金融市場,還加快融入世界金融體系之中。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使得金融交易更為便利,網絡平臺承載了無數投融資需求,但由于融資需求量較大,投資者往往處于優勢地位,可以對金融交易進行主導,因此為了增加產品的交易可能性,融資者和金融中介往往會采取高收益、短周期、低費用、低風險等金融產品來吸引投資者注意,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加劇。
現今較為常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包括:P2P貸款、理財軟件、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等。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具有強制性的特征,因此稅務管理就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滿足其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企業必須思考如何降低財務成本,減少財務經營風險,這需要企業具有一定的納稅籌劃能力。
二是為企業發展多種經營提供參考。根據企業內部稅負狀況制定投融資決策或改變經營方式,選擇具有較多稅收優惠的企業相關行業,已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
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建立在虛擬市場上的交易,[2]因此其交易受到的監管力度不足,對于納稅義務的履行需要依靠于企業的自覺,很多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采用不開發票、少開發票、為其他公司虛開發票的方式來盈利,企業在發票開具與使用上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國家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稅收體系與標準,而對于互聯網金融模式這一新生事物,國家的稅法還未進行全面覆蓋,同時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金融市場、金融產品、交易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其中很多交易的稅務處理很可能于稅法精神相違背,而造成被稅務機關處罰的后果。
投融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3]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企業的投融資提供了平臺,促使企業與互聯網金融模式聯系在一起,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對互聯網金融模式業務應如何進行納稅管理還未形成經驗,因此往往忽略了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或是從企業整體的稅務結構出發來進行合理稅收籌劃,這就導致了企業因稅務管理不善而增加了經營成本。
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是企業降低稅負,節約成本的方式之一。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主要業務集中于籌融資這一部分,本文從籌融資方面入手探討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企業應如何進行稅務管理。
首先從投資方面來看,在投資方向、地點、構成、過程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稅務風險管理方法。
投資方向,即企業將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將資金投向怎樣的行業。因為國家對不同行業做出了不同的稅收規定,如何利用這些稅收差異成為籌劃的關鍵點。例如國家對信息咨詢、高新技術、知識密集型企業給予了較多的稅收優惠政策,那么企業在這些行業的股權投資所獲得收益可以得到大量的所得稅減免。
投資地點,即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選擇資金投向的地區。為了平衡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針對于不同地區國家的稅收政策也有所不同,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集中在三類地區:西北東北等經濟不發達地區、珠海等經濟新區及高新技術開發區。因此,對這些地區的投資也能起到很好的減免稅款的效果。
投資構成,即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對不同行業中的投資比例。企業在選擇投資行業時不能僅考慮到該企業的稅收優惠,還要綜合本企業的經營范圍和已有投資項目于該企業是否會出現沖突,導致實際稅負上升的情況出現。
融資可以幫助企業持續經營或擴大經營規模,因此被企業高頻率使用,在融資方式中的稅務風險管理主要是:
在融資形式上,企業可以采取多種融資方式包括:內部融資、債券、銀行貸款、股票等。內部融資即使用企業的累計收益轉為資本,因為沒有產生費用所以不能做減稅抵扣處理,而債券、銀行貸款、股票等都會產生或是發行費用或是利息費用,這部分費用可以從企業所得稅中進行抵扣,從此可看出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金融產品采用外源融資能起到更好的節約成本效果。
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還款形式上,采取一次性償還本金和利息、分期償還本金利息、分期償還利息最后一次性付本金等方式在稅收管理中具有不同的結果。在分析償還方式時不能只認為納稅數額最少就是最好方式,還要考慮到機會成本和企業資金流動率等因素,綜合所有影響因素取最優解。實踐證明,一次性償還大額資金可以達到很好的減稅目的,可資金占用和機會成本較高。而分期償還模式雖然無法將納稅金額降到最低,但保證了企業運營所需的流動資金,從而大大降低了資金占用和機會成本,是還款形式的最優解。
企業在對發票的使用與開具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要主動向客戶提供發票開具服務,預估企業業務成交量范圍對發票開具的情況進行監控,對于發票開具量異常的時間點要進行原始經濟活動數據核查和賬目核查,保障其異常狀況不是由于發票開具人員漏開或為他人虛開、增開發票而造成的。
針對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稅務合規性的問題,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對稅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仔細研究,并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內稅務處理制度、規范、條例等內容的指導下進行稅務行為的操作,同時,密切關注國家稅務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指導意見與處理方式,使得企業稅務操作與國家要求相一致,對稅務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以降低違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