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健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放眼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現狀,仍有許多國家亟需資金扶持與技術幫助,我國可立足于各個國家產業發展現狀,對愿意配合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地區給予盡可能的優惠。如亞投行發放的債券到期,可在其他國家對我國各產業經營狀況較為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鼓舞我國實力較強的跨國企業讓利給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的地區和國家,或者對這些國家給予國家層面的經濟援助,有針對性地增大人民幣的收益率,科學衡量各經濟主體的實力并給予相應的扶持和補貼。亞投行還可以積極地擴大其商品貿易結算方面的業務,建立與商業銀行的合作關系、增進與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聯系,擴大人民幣在世界局域范圍內的影響力,開拓潛在市場。
此外,互聯網時代中商務活動以信息方式在更為廣泛的虛擬平臺展開,電子商務為經濟產值搭建了便利高效的橋梁。故可在現有利潤空間基礎上,搭建一個緊密聯系各經濟體的低成本高效平臺,更好地發揮各經濟體的自身優勢,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擴大亞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例如,我國可以利用自身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建材產品等方面的技術成本優勢,結合周邊國家地區的市場需求,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來進行營銷,同時,平臺的搭建應該適應市場機制,通過信息反饋和各經濟體發展的現狀,明確各國在平臺中的產品類型,亞投行可根據平臺運行的現狀不斷提出改進方案和建議,為供給方和需求方降低決策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我國跨國企業可以在確保質量合格的基礎上增加優惠力度,政府也可適當給予扶持和優惠政策,同時應加強金融安全建設,同時開拓沉淀資金收益渠道,提升資金收益規模,引導各經濟主體選擇人民幣支付方式。
鑒于當前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資本項目管制嚴格,可以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利用亞投行穩妥地探索創新解決路徑,穩步開放金融市場,提升人民幣的貨幣職能,具體可從以下兩點入手:
近年來亞洲地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潛力巨大,在全球經濟遭受金融危機尚未復蘇的今天,亞洲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動力源。亞洲區域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從期初的大約10%上升到2013年的30.2%,并于2010年首次超過歐盟。可借助亞投行,積極與周邊國建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充分挖掘亞洲地區周邊國家的金融市場潛力,不僅可以便于雙方貿易投資、推動經濟增長,還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加強國與國之間央行合作,降低貿易風險,吸引更多外國企業加入到亞投行的投資建設中來,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國際貿易中,考慮到匯率波動風險和交易成本的變化,結算貨幣多數會在交易雙方的貨幣或其他穩定的國際貨幣中進行選擇,且由于企業、人們在實際經濟運作中的習慣性及歷史性就容易形成貨幣惰性。從整個東南亞市場上看,貿易結算貨幣有美元、日元、人民幣等,我們應更多地借助“一帶一路”及亞投行建設,積極促進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友好合作,爭取盡早完成能夠覆蓋整個東盟地區的人民幣結算系統。人民幣發揮區域計價結算職能是人民幣區域化的首要任務,陸續完成交易職能、國際價值儲備職能,最終才能站穩區域貨幣的地位。
首先,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為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潛在的風險,例如,對沖操作成本增加、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加大、通貨膨脹等,因此,為合理化解風險,應該積極地探索并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投資方向。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而及其相關產業發展方面有著明顯的技術優勢,巨額的外匯儲備也可為相關建設提供客觀的投資資金,而亞投行的創建正成為整合各方資金并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規劃建議的橋梁。技術層面來講,中國的鐵路、機場、公路建設以及航天工程等實力強,能夠滿足發展中國家對于機場、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需求,且伴隨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鋼鐵等過剩產能日益增多,創新資金投資渠道,開發價值新的增長點勢在必行。可將巨額外匯儲備一部分拿出來投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前期啟動資本,有利于我國實力較強的企業走出去,有效地化解過量外匯儲備帶來的風險。通過前期外匯儲備投資,中間籌集民間資本加入建設,可以充分挖掘周邊市場潛力,實現技術設備以及管理經驗的交流和借鑒,充分化解過剩產能,增加就業崗位和勞務輸出,打造全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存在很多落后的地區和國家經濟增長,這些地區人口數量大,存在龐大的經濟潛力和消費市場,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技術可以加大與這些國家地區的貿易往來,幫助其走出落后貧窮的困境。對于我國來說,既化解了過剩的產能,又充分地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僅有利于我國與被投資地區的經濟發展,還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了我國在區域經濟范圍內地位的提升和在現行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的增加。通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促使人民幣成為東盟地區的主要融資、投資的貨幣體,為減輕和避免美元周期性貶值造成的儲備貨幣風險,東盟區域的機構或個人更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通過人民幣儲備的穩定價值來彌補巨額美元儲備而為我國帶來的風險。亞投行的成立和運行將在東盟國家大程度的提高人民幣的使用頻率和使用范圍,擴大人民幣在東盟的公信力,助推人民幣成為東盟區域主導貨幣。
亞投行的業務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項目的建設所需時間跨度大、資本金短缺、信用評級相對較低,故而籌資成本較高,但成員國會費杯水車薪,周邊國家的經濟實力制約著政府所能提供的投資資金,亞投行必須探索更為雙贏的融資策略。因此,加強借貸意向的溝通與交流、發行多幣種債券是亞投行解決融資問題的明智選擇。亞投行可以在認可較為穩定貨幣的認購權的同時,將發展潛力足、經濟增長勢頭強勁的部分國家的法定貨幣作為債券的發行幣種,例如印度、俄羅斯、部分南非國家等,雖然其貨幣尚處于軟通貨的行列,但在經濟危機沖擊下幣值較為堅挺且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經濟貢獻率較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成員國認購債券的積極性,還可以加強與某些國家的經濟聯系,方便日后多方面的經濟合作。更進一步來說,亞投行可以建立一套篩選債券幣種的標準,各個國家在滿足認購債券幣種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國的國情自主選擇是否成為認購幣種。最后在綜合判斷多維因素的基礎上與亞投行達成最終的債券協議。此外,亞投行還可以根據特定建設項目的建設周期、所需要的資金量以及認購幣種的信用評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不同的認購債券制定不同的發債規則。認購幣種所在國也可以結合本國的國情與經濟承載力對不同項目的債券認購方給予差異性的政策優惠。對于我國來說,人民幣價值波動較為穩定,我國可綜合考量自身經濟發展狀況、潛力以及相關項目建設情況等,對認購人民幣債券的國家和地區給予利率、受益等多種優惠,從而擴大周邊國家人民幣的主動認購量,并以此助推人民幣的區域化,加速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