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頔
(貴州商學院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是當今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的背景下,把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是解決我國當前自然資源與經濟之間發生的矛盾,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創新發展模式并整合資源,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要義,堅持走綠色發道路,以科技的手段改良自然資源,并結合自己國家經濟的特點,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綠色經濟發展的道路,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傳統經濟發展的觀念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巨額的經濟利益,生態環境和經濟利益存在一定社會矛盾,種種社會環境出現,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水資源受到污染等問題,為調解這個社會矛盾,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更新社會發展的觀念,以生態建設為基礎,開展植樹造林,恢復植被,擴大植被的覆蓋率,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加快生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促進健康持續發展,盡力平衡生態環境與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使生態環境處于一種較好的狀態,為當今經濟模式所用,進而為經濟服務,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生態農業是綠色經濟衍生而來的新型理念,所謂生態農業,就是遵循兩種規律,即自然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在兩種規律的基礎上,組織農業生產的新型農業,是以節水為中心,合理并高校地利用自然資源,讓為生態環境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也能建立自己的生態效益,尤其在農業上,研究節水高效農業的技術,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在農村經濟發展上,改善農作物生產方式,按照“生產專業化”的要求,擴大農村產業鏈,營造美麗農村,良好生態農業,促進綠色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下,科技仍然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受到大眾好評的綠色經濟,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地發展,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研發核心技術,采用綠色生態的概念,換取經濟利益,為是社會創造價值,綠色科技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效益,而且為社會經濟帶來效益,與此同時,在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整合自然資源為社會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大代表的會議上多次提出,我們國家要時刻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習主席的一番話,讓我們更加堅定走生態和諧發展的道路,不斷為全人類普及綠色經濟的觀念,實現綠色經濟的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創新、堅持和諧發展觀念、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共享和諧的生態理念發展經濟,走出一條獨特的中國發展道路,為實現中國夢而創造出綠色經濟發展環境。
我國經濟資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狀態,必須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使自然資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例如: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等工程,讓更多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得到最優處理,人類應積極秉承著綠色經濟的理念促進經濟發展,每一個產業都充分運用綠色經濟的理念,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處理,調整相應的產業結構,縮小我國地域上的差異。與此同時,在當今我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定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順從它,進而改造它,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還要兼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同步進行,才能更好促進綠色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當今社會大環境下,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經歷了很多變革,從浪費型經濟向節約型經濟轉變,由封閉型經濟向開放性轉變,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也要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方向轉變,讓更多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理念為生態環境、綠色經濟服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很多益處,不僅有利于環境改善,而且還有利于節約資源,進而構建美麗的中國,最關鍵的一步,時刻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建設和諧社會、穩定的生態環境、構建美麗中國,進而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綜上所述,綠色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更是一種全新的發展道路,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產物。在當今時代的影響下,我們國家要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去尋找符合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綠色經濟的理念是獨一無二的,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也是獨一無二的,應該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以及發展特點去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綠色經濟發展的道路,因此,我們國家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秉承著綠色發展的經濟理念,加快綠色投資以及綠色技術創新,為我們國家綠色經濟提供科學依據,進而促進我們國家的綠色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將綠色經濟理念應用到其他領域,擴大綠色經濟的使用范圍,讓原始的生態資源被廣泛地利用,使綠色經濟模式與我國經濟特點有機結合,努力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銘記于心,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讓全人類不見看見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還要為全人類營造一個碧海藍天,讓人們出門“看得見藍天,聞得見花香”為我國的綠色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