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祿興
(南平市高建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4300)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針對個人獲取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實際征收范圍有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人收入分配開始發生了較大變化,近些年我國基尼系數開始超出了國際認證的標準警戒線。國家貧富差距開始逐步擴大,收入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更加明顯,對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相關部門需要結合新個稅改革中存在問題,逐步完善各項工作運行機制,設定相關發展目標,全面提升稅政管理能力,使得新個稅改革工作能進一步完善。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差距逐步擴大,廣大民眾寄希望于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原有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實行全面改革。對個人所得稅的產生影響的要素較多,例如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環境、文化要素、經濟政策等都會對個人所得稅的全面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個人所得稅征收要建立在社會經濟商品化、社會化、貨幣化基礎上,在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較低,僅能夠滿足正常生活要求。這就需要全面踐行效率優先基本原則,對分配效率進行控制,在實際分配和基本調節過程中要重視階層化發展,適度拉開收入發展層次。全面抵制平均主義,創設良好的社會競爭環境,建立社會發展新時期穩定的市場經濟格局。在某個時間段如果存在較為典型的收入分配不均勻問題,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緩解。個人所得稅征收的主要對象是高收入人群,屬于特殊調節的范圍。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較多道德準則以及不同的價值觀念,在我國現實文化中存在以下表現特征,一是在個人工作、生活中主要是追逐經濟利益,但并不是以此為最終發展目標,經濟行為缺乏長期性、目的性等;二是在實現自我價值中能夠創造更多財富,但是由于個人身份地位的影響,諸多不理性的隱蔽性行為對個稅征收造成了較大影響。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廣大職工基本工資收入水平在不斷提升,加上我國社會各個領域全面發展,社會醫療、教育、住房條件等改革都在深入發展,對廣大群眾原有的消費能力具有刺激作用。但是個人所得稅在實際扣除過程中未能結合廣大納稅人實際發展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在此發展現狀背景下,要針對個人所得稅制定相關法律規定,設定科學化比例對基本工資所得費用進行扣除。在設定基本扣除標準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以全國民眾整體收入為基礎,兼顧經濟發展較快以及貧困區域實際發展現狀。二是向城鎮居民征收個人所得稅時需要在扣除相關數額基礎上,實際扣除標準還需要結合居民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1]。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全面推動下,當前廣大民眾經濟收入來源范圍不斷拓寬,收入形式呈現多樣化發展特征。經濟來源種類增多導致多項稅源隱蔽性擴大,難以進行區分與實時監控。從目前我國居民收入主要形勢來看,分別是補貼收入、轉賬收入、現金收入等,致使稅收明細監控難度增大。其中現金支付交易因缺乏有效的財務憑證和賬單記錄,對稅務部門監控過程造成了較大影響,后續查找存在較多問題。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導致個人稅收游離于監控外的狀態,極大地破壞我國稅收結構,致使較多應交稅收入嚴重流失,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范冰冰偷稅漏稅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典型例子。
法律法規的制定是為了對個人行為進行規范,促使廣大民眾法律意識全面提升。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所得稅制,其優點是稅制簡單,計算方便,適應于稅務機關征管能力較弱,征管手段比較落后的現狀。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具有較大便捷性,但是也存在較多問題,首先納稅人真實納稅能力不能全面展示,對個人所得進行分項計征,有部分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會通過對收入狀況進行分解,實現降低稅負,從而產生避稅問題;其次各項費用在實際扣除過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現象嚴重,對個人薪金選取定額扣除模式,主要是以固定基數為基礎,沒有顧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產生的較大變化、及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等情況。在教育制度以及住房制度等不斷改革的影響,個人收入差距開始變化,稅負處于明顯不平衡發展狀況。將源泉扣繳制度與分類制相結合,會導致納稅人納稅積極性降低;再次,費用扣除不合理,納稅人應稅項目越多,能扣除費用也就越多,不能準確地根據納稅人的實際總體負擔能力來實行量能課稅,難以體現公平稅負、合理負擔的原則,并且一些應稅項目不易劃清,導致稅款流失嚴重,弱化了個人所得稅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
在諸多稅種中,個人所得稅和納稅人之間聯系較為緊密,因此在征管過程中需要制定較為完整的征管制度。目前個人所得稅的采用的征收方式是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二者相結合,其中扣繳制度、申報制度有待完善,對征收管理造成了較大影響。比如申報制度不完善,個人收入申報與財產登記制度以及銀行金融系統的漏洞,當前市場流通環節中存在著較多的現金交易,導致相關稅務部門不能對個人收入以及財產真實性進行有效判別。部分稅務人員公然無視國家稅收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存在較多不規范行為,鉆稅法漏洞,知法犯法,更有甚者,竟然合謀幫助納稅人逃稅,導致稅收征管問題更為突出[2]。
從相關機構的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對個人收入起征點適度上調,能夠實現納稅人達到減稅目的,縮小人均收入差距。但是從我國新個稅改革基本內容來看,其中我國近72%工薪階層實際收入要遠低于起征點的所規定工資,在此類人群中大多數收入都是集中在2000元之內,和起征點規定的5000元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本次的新個稅改革對社會不同群體的收入水平未能進行全面統籌兼顧,會導致收入差距問題進一步擴大,未能全面體現新個稅改革基本作用。且個稅改革整體內容較為籠統,僅依照個人日常支出制定相應的扣除標準,不能對家庭主要支出比重及人員結構進行分析,尚不能從根本上反映納稅人個體差異性。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主要有分類所得稅、分類綜合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其中綜合所得稅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真實反映公平負擔的基本原則。但此類稅制各項要求較高,需要納稅人不斷提升納稅意識,以及對稅收管理和財務制度進行完善。以現階段看,建議可先采取分類所得稅制,然后結合實際發展現狀逐步向綜合所得稅進行過渡。從稅制改革稅負結果來看,人們各項經濟活動所得主要是受到稅基影響。稅基調整會使勞動者要素和社會資本產生的相對價格不對等,導致市場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擴大化,對納稅人納稅意識與觀念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現階段亟需全面建立和完善稅基制度,對個人所得稅稅基進行適度拓寬,對收入分配進行調節。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完善相關模式,建立更為科學的稅率結構,對綜合所得稅部分進行分類管理,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與質量,使得邊緣稅率能夠降低。
稅務機關需要明確自身職責,設定規范化的法律程序,優化為廣大納稅人服務的理念,確保依法納稅意識與為納稅人提供服務意識同步提高。首先是適度強化對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力度,在整合應收稅款基礎上,對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對原有稅制進行有效調整,使廣大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能夠與個人收入水平、社會教育制度、住房條件、醫療水平改革相適應。第二是整合資本市場發展現狀,掌握各個時間段國家財政整體發展現狀,政府部門需要通過不同的政策調控來建立完善稅收運行機制。如在私營企業中個人所得稅中就可以考慮采取免稅政策等方式進行調整,使企業債務和居民收入相結合,保證生產和生活的雙重需要,給私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此外,當前最迫切的還是需要政府與相關金融機構能夠發揮職能作用,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確保相關部門以及各項法律法規能對個人信用制度進行全面監督,提升稅收征管的合法性。
長期以來,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主要是受到稅基不透明的影響。所以現階段當務之急是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設施,提高個人收入來源透明度。首先是實行收入來源實名制,對原有的結構體系進行優化;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財產登記制度,強化個人收入來源的審查,防止出現個人偷稅漏稅問題;第三是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執法力度,對偷稅漏稅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這就需要稅務機關建立綜合素質較高的稅務監察部門,通過稅務機關對各項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制裁;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司法制度建設,提升法律的權威性與約束性。這要求相關部門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稅務稽查和基本納稅服務工作,完善稅收制度,促使征稅人與納稅人雙方利益都得到維護。
采取代扣代繳制度,建立完善的個人所得稅管理體系,稅務部門要對納稅人進行監督,確保各項措施能夠全面實施,制定較為全面的個人收入明細表制度,強化廣大居民納稅意識。在征收項目中,要合理納入連續性較強的項目,對原有的稅率模式進行全面轉變,實行累進稅率模式。要將納稅人實際收支情況反饋到個稅改革過程中,分析扣除標準,對個稅征收比例進行控制,不再以固定比例征收,需要結合市場諸多經濟變化要素以及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使新個稅改革能夠惠及更多人群[3]。
總而言之,我國在新個稅改革中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挑戰,其中稅制模式的諸多問題已逐步顯現,需要結合具體問題采取應對措施,進一步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提升征稅能力,彰顯新個稅改革之后的積極作用,完善稅收體系,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