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仙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4)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企業如果想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就必須要拓展海外市場,此時就免不了與海外企業打交道。因此,國際商務談判就成為了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的重要一環。因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必將會對談判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減少這種文化差異對談判的影響,談判者就要對對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權,才能使雙方企業達成共識,實現企業間的合作共贏。
就國家層面而言,文化是指一個國家全體人民的所有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它是由世世代代的人傳承下來的,是一個國家歷史悠久的象征。
由于中西方的思維方式、日常行為習慣等都存在著差異,這就直接導致了二者之間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總的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促使了文化差異的形成:
1.地域的差異。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水平的經濟發展,這就使不同地區的人產生了不同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以及傳統習俗,這就是地理差異。舉例來說,在西方人的眼中圣誕節是一個神圣的節日,人們在這天會放下自己手頭上的工作,與家人歡聚在一起,而在我國,圣誕節則不被看重。泰國由于離赤道較近,氣溫全年都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泰國人民在每年的四月十三日開始歡慶為期三天的潑水節,而我國人民在這個時間段幾乎還穿著笨重的冬裝,因此,我國沒有潑水節這一節日。
2.民族的差異。所謂民族差異,就是指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長河中,不同國家的不同民族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俗。這些不同民族的人在本民族的服飾、飲食、禮儀等方面還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比如,方便面這一速食事物,被韓國人成為拉面,而在我國,拉面是指真正的通過人工拖拽而成的細面條。在我國的發展長河中,漢代的匈奴因長期生活在草原上,性格比較殘暴,而漢族人因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性格比較溫柔。
3.經濟的差異。經濟差異是造成文化差異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清朝時期我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科學、經濟等的發展。而西方國家在這一時期,實現了技術上的變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目前,西方國家的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較高,這些家庭更加重視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仍存在著一些貧困人口,這些人的溫飽問題甚至都未能得到解決。這些經濟差異就導致了我國公民和西方國家的人民在關注的問題上都不一致。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雙方進行國際商務談判是企業進行跨國貿易時的重要一個步驟。然而不同國家的談判主體有著不同的語言習慣、談判風格和決策方式,因此,我國的談判主體在進行國際商務談判時在增強自己的談判技巧的同時,要了解對方的國家歷史文化。
在兩個不同國家的企業派出的談判代表進行商務談判時,雖然他們都能夠在交流中理解彼此的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二者在使用語言時的風格也有所不同。比如,法國公司的談判主體在進行談判時,經常使用一些帶有明顯威脅意味的語言,而我國談判主體在此過程中,則不會出現這些言辭過激的現象,他們比較習慣使用一些說服性的語言。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口頭語言方面,還表現在肢體語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點頭表示不同的含義,在我國它表示對某一事件持贊成態度,而在保加利亞,點頭則表示對某一事件持反對態度;再如,在我國向對方豎大拇指,則表示向對方表示敬佩,而在新西蘭則表示看不起對方。由此可知,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無形中增加了商務談判的難度,談判者若對對方國家的文化一點兒都不了解,則可能導致商務談判的失敗,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談判者只有及時了解對方的文化差異下的行為習慣,才能使二者之間實現良好的溝通。
在談判過程中,談判主體所表現出來的說話、做事風格就是談判風格。這一風格主要體現在談判者的言行舉止以及自身的談判手段上。談判主體在其國家文化背景的長期熏陶下所形成的談判風格,可能對企業能否在談判中取得優勢地位起到重要作用。舉例來說,眾所周知日本的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因此當某個國家的企業在和日本企業進行商務談判時,一定不要派出女性代表;但是,在西方國家,完全不必在意這一細節。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有著很強的時間觀念,因此,他們總喜歡提前到達約定的地點,他們總喜歡在進行商務談判時直接說出自己公司對于此次合作的看法,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最關鍵的問題。而英國商人在進行談判時,則比較保守,他們喜歡通過委婉的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談判主體有著不同的談判風格,這就要求我國企業談判代表必須靈活應對。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異,這就導致了中西方人習慣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時也采用不一樣的方法,即他們在對事件作出決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英國人在作出決策時,習慣于從自身占有優勢的方面入手,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權,在談判過程中,比較重視事件細節的處理;而中國人在談判時往往會設想一個框架,然后逐條對框架內容進行商討,當在談判過程中,對方觸及己方的原則時,從來不會做出讓步。
從以上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談判過程處處體現著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因此,談判主體必須正確了解對方的文化,才能贏得談判的主動權。
國際商務談判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企業負責人進行的談判,因此,在雙方進行談判的過程中,談判主體要時刻意識到此次談判是跨文化談判,要尊重對方在談判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民族文化特點,切忌將自己的民族文化強加到對方身上。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對象,談判主體要改用不同的談判方法,避免在談判中處于劣勢。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著不同的社會習俗和禁忌,因此,為了避免談判主體在進行國際商務談判時觸犯到對方的忌諱,該主體要在在談判之前及時了解對方的禁忌內容。舉例來說,在我國,大象是力量的象征,而英國人認為大象很愚笨,因此,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拿大象來舉例。由此可以體現,在談判之前,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能夠使談判事半功倍。
談判主體在進行談判時雖然了解了對方的文化差異,但是還會無意識地將本民族的文化強加到對方身上。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談判主體要尊重對方的文化、克服文化偏見,在思考問題時多換位思考。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個體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差異,在談判的過程中,談判主體一定要對此差異加以重視,避免刻板印象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際商務談判的順利進行。
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由于談判雙方語言不通,這就可能導致雙方在交流意見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為了避免談判進入僵局,雙方在進行交流時一定要請專業的翻譯人員。除此之外,談判主體還可以在平時利用自己的空閑學習外文,這樣可以使自己在職場競爭中時刻處于優勢地位。
在新時代的要求下,企業要想走出國門,必須要進行國際商務談判,在談判的過程中,談判主體要盡可能地了解對方與自身的文化差異,并掌握消除這些差異、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權的方法,從而促進雙方企業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