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翔
(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 644400)
函數概念拓展以后,二次函數是從一個集合A(定義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有集合A的元素x對應,記為f(x)=ax2+bx+c(a≠0)這里ax2+bx+c表示對應法則,又表示定義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從而使學生對函數的概念有一個較明確的認識.在學生掌握函數值的記號后,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處理如下問題:
1.已知f(x)=x2+2x+3,求f(x+1).
這里不能把f(x+1)理解為x=x+1時的函數值,只能理解為自變量為x+1的函數值.
2.設f(x+1)=x2-3x+1,求f(x).
這個問題理解為,已知對應法則f下,定義域中的元素x+1的象是x2-4x+1,求定義域中元素x的象,其本質是求對應法則.
一般有兩種方法:
(1)把所給表達式表示成x+1的多項式.
f(x+1)=x2-4x+1=(x+1)2-6(x+1)+6,再用x代x+1得f(x)=x2-6x+6
(2) 變量代換:它的適應性強,對一般函數都可適用.
令t=x+1,則x=t-1,∴f(t)=(t-1)2-4(t-1)+1=t2-6t+6,從而f(x)=x2-6x+6.
研究二次函數圖象應從“三點一線一開口”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三點”中有一個點是頂點,另兩個點是拋物線上關于對稱軸對稱的兩個點,常取與軸的交點;“一線”是指對稱軸這條直線;“一開口”是指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于二次函數的圖象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位置、定義區間三者相互制約,在具體的題型中,這三者有兩定一不定,要注意分類討論.
討論頂點橫坐標是否在這個區間中;若對稱軸固定,區間變動,這時要討論區間與對稱軸的位置關系,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明確對稱軸和區間的位置關系,再要據函數的單調性求最值或值域.

f(x)=x2-2x+2=(x-1)2+1.
(1)當t+1≤1,即t≤0時,函數在[t,t+1]單調遞減,所以g(t)=f(t+1)=t2+1.
(2)當t≤1 (3)當t>1時,函數在[t,t+1]單調遞增,所以g(t)=f(t)=t2-2t+2. 通過二次函數的不同區間下求最小值,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了不同的最小值的體驗,讓學生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數學興趣. 對于二次函數意義上的恒成立問題,是高中階段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就要求對二次函數概念及其性質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情況下,對于二次函數f(x)=ax2+bx+c(a≠0,x∈R)有: 1.f(x)>0在x∈R上恒成立?a>0且Δ<0; 2.f(x)<0在x∈R上恒成立?a<0且Δ<0. 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參數的取值范圍,常用分離參數法,轉化為求函數最值問題,其依據是a≥f(x)?a≥f(x)max,a≤f(x)?a≤f(x)min. 已知函數f(x)=x2+2ax+3,x∈[-4,6],f(x)>0在x∈(0,6]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 恒成立問題是學生在學習函數與導數問題時的一個難點,在與一元不等式及二次函數的相關的類型中,利用二次函數直觀的表示,并且涉及區間與對稱軸的變化求解,學生易于掌握,也容易激發學生探索解決這類問題的興趣,增加學生在恒成立問題上獲得的成功體驗. 通過二次函數的對比,利用函數圖象的直觀性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聯系,學生就能在不斷的練習中自覺利用函數圖象來進行解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二次函數是重點,并且結合了其性質、區間、恒成立問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綜合考查,需要學生將固定的思維模式打破,不斷充實學生的知識,通過新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不斷將二次函數深化和理解.
三、利用二次函數解決恒成立問題更為直觀,學生易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