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
摘要: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部分,籃球訓練不只能夠提升學生們的身體機能和綜合素質,對于緩解他們的課業壓力,保持愉悅、積極的精神狀態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針對我國現有高中籃球訓練教學中的不足,本文主要從籃球意識培養、運動能力的培養、籃球基礎知識和運動技巧提升等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高中籃球訓練教學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給高中體育教師提供參考,從而促進高中籃球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籃球;訓練教學;有效性
在我國,籃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下至垂髫小兒,上至耄耋老人,保持對籃球運動興趣并積極參與籃球訓練的人比比皆是。近年來,籃球運動在我國校園中得到了較好的推廣,籃球課程已經存在于很多學生的課程表里,成為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門項目。就我國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而言,籃球運動的開展不只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也有利于紓解課業帶來的沉重壓力,提升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1]。然而,當前我國高中籃球教學當中,由于教學手段陳舊、教學內容古板、教學評價片面,導致大多數學生,特別是高中女生對于籃球運動的興趣不高,平常的訓練也就是應付了事,籃球運動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高中籃球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筆者以此作為契機,深入探討了提升高中籃球訓練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發廣大高中體育教師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和討論。
一、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
所謂的籃球意識,就是指對于籃球運動規律與運動技巧的正確理解[2]。良好的籃球意識,能夠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課程上教授的相關運動內容,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目前我國高中籃球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和教學效果評價重點,往往集中在籃球技巧的掌握方面,對于籃球意識的培養嚴重不足,學生們的籃球運動訓練往往是被動的、機械式的,很多行為都不是經過大腦思考的,這就造成了運動效果不佳,甚至運動傷害的出現。對此,筆者認為,要想提升學生們的籃球意識,使他們形成對籃球運動的深刻理解和反射性生理反應,從而順利發揮出自身的技術,實現戰術的配合,就必須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出發,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體育教師要重視籃球理論的指導作用,在運動開始之前,要詳細講解相關動作的規范與技巧,并向同學們詳細解釋這一活動中隱藏的籃球運動規律,當理論內容比較抽象時,教師也可以將多媒體手段引入課堂當中,通過動態的圖片、視頻等教學素材,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能夠打破思想上的束縛,獲得對于籃球運動的“頓悟”。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加入更多的實踐性內容,帶領學生們反復進行某項內容的訓練,并在每一次訓練結束之后,及時總結經驗,指出學生訓練中的不足,從而使他們循序漸進地獲得籃球運動經驗,自然而然地形成主觀上的籃球意識[3]。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能力
筆者認為,運動能力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它不但包括學生們的運動生理能力,還包括學生們的運動心理能力和運動意識。
(一)運動生理能力的培養
運動生理能力,就是指人們參與體育運動中的生理條件和生理素質。籃球運動是一項對人體生理技能要求比較全面的運動,它要求運動者具有良好的彈跳能力和爆發力,要有一定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此外,籃球運動對運動員的肢體協調性、平衡性也有著較高的要
求[4]。在高中籃球教學當中,只有讓學生們最大程度地滿足以上要求,才能使籃球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為此,體育教師一定要不斷充實課堂內容,做好訓練項目的安排工作,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角度的生理機能訓練,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進行蛙跳或者立定跳遠來提升他們的運動速度與爆發力,增強他們的下肢力量;也可以利用障礙長跑等訓練項目,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和耐力。
(二)運動心理能力的培養
籃球競賽的勝利,除了要依靠隊員們精湛的籃球技藝之外,還要依靠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在一些“高手過招”的比賽當中,心理能力更是決定比賽結果的重要一環。對于高中籃球教學而言,雖然參與比賽并且取得比賽的勝利不是其最終的教學目標,但是良好的運動心理的培養,不只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籃球運動,使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和觀念,還有助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質,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有益無害。筆者認為,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在籃球訓練的開展過程當中,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們的競賽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堅忍不拔的耐力、積極進取的態度、克服困難的勇氣等等。教師可以引入教育界推崇的競賽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以及游戲教學法,將籃球訓練課堂打造成一個高度仿真的賽場環境,使學生們真正融入這一情境當中,站在籃球比賽運動員的角度,充分考慮自身行為給運動集體帶來的影響,使他們學會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獲得籃球技藝提升的同時,也得到心靈上的教育。
(三)運動意識的培養
運動意識是指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的有意識的對于籃球技戰術實現,主要包括學生的技術意識、觀察意識和應變意識。技術意識強調的是學生對于籃球技巧的熟練掌握以及在運動中自主選擇籃球技術的能力。對于技術意識進行培養,要求高中體育教師不斷提升對于日常訓練的重視程度,及時對訓練中的不當動作進行糾正,避免學生錯誤運動習慣的養成;要向學生們詳細解釋技術的應用特點和應用場合,并加強在相關場景下的訓練,從而使技巧的應用成為一種反射性的生理機制。觀察意識和反應意識,是指籃球運動過程當中,運動員一定要在實現自身戰術安排的前提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掌握賽場上的形勢變化,并運用“聰明”的運動思維作出及時的調整,從而為隊友制造更多的機會,提高比賽的勝率[5]。
三、提升籃球基礎知識和技巧
籃球基礎知識與籃球技巧,是保證籃球訓練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應該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做好訓練與教學工作,從而扎牢學生的運動“基本功”。教師要抓住籃球運動的訓練重點,加強對籃球運球、傳球、接球等項目的反復訓練,從而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強化學生的籃球水平。在訓練過程當中,為了避免簡單重復訓練對學生運動興趣的消耗,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等趣味性內容添加到訓練當中,比如采取障礙運球游戲、蛇形交替傳球游戲等,提升學生們參與籃球訓練的興趣,并且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的氛圍。
四、合理安排訓練課程和訓練時間,開展差異化的訓練指導
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一方面受到來自文化課的課時“碾壓”,授課時間嚴重不足,教師完整的課程安排隨時有可能被打斷,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籃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分“一視同仁”,也容易因學生運動基礎不同,造成技能掌握不牢靠或者潛力挖掘不充分的問題。為此筆者認為,高中體育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規劃,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安排,在教學過程當中,掌握好熱身、訓練、拉伸等環節的時間控制。同時,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原則,站在學生的立場,綜合考慮學生的訓練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籃球運動技能水平,建立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對于素質較差的學生,要著重對其進行籃球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培養;對于籃球技能中等的學生,要著重培養其籃球意識和運動意識;對于技術素質優秀的學生,則要做好他們的心理建設,注重對其心理能力的培養。如此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既可以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和高中籃球教學的長足發展。
五、結語
為了增強高中籃球訓練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師除了提升課堂的針對性和趣味性外,還應該提升自身的新技術應用能力,積極采用最新信息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帶給學生更直觀的訓練指導;另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建立籃球訓練中的運動保護機制,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以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從而進一步提升籃球訓練中的有效性??傊?,籃球訓練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上的指導性地位,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入手,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有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守成.淺析高職體育籃球訓練教學現狀及應對措施[J].才智,2017(10):170.
[2]楊澤.高中籃球訓練教學的有效方法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76.
[3]王德成.高中體育籃球訓練教學的特點與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3(54):120.
[4]張帆.合作學習策略在高?;@球訓練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12):78-78.
[5]牛云杰.高?;@球訓練注意事項分析[J].青春歲月,2016(11):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