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敏 辛凱靈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水污染治理工作也面臨著一定的轉型,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使其能夠有效滿足新形勢下的發展需求,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就新形勢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與管理轉型展開了詳細探討,希望能對實際污水防治工發展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水污染防治;管理轉型;治理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水環境發展及問題解決成為新形勢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國內水污染防治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加快推進戰略管理轉型,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相協調,建立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
1 實現發展與保護的統一
(1)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體污染物排放數量也在持續增多,相應的污水處理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截止12年,污水處理率已上升到84.9%,COD的排放量也下降了17.9%。雖然近兩年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形勢仍比較好,但由于發展模式相對粗放,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產業布局與結構還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情況,實際生產與生活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仍比較大,還有一些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最終使得國內很多地區都存在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也是導致水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2)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工業化瘀城鎮化仍呈現較快的發展模式,隨著城鎮人口的持續增加,相應的各個方面的用水量也會逐年上漲,因此所產生的水污染問題也將日趨嚴重。
(3)不同種類污染源排放量的持續增加也是影響國內水環境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推動國內工業、農業、城市化等不斷向前發展,從而有效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例如,在工業化發展中,為了實現工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促進工業發展與人口相協調,一定要對原有的工業發展進行升級改造。另外,在城市化建設中,要全面的控制城市人口增長,減少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帶來的壓力,確保城鎮化發展與人口環境相協調。
(4)為了實現發展與保護的統一,首先要深入了解環境質量反退化制度。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經濟發展階段,可以建立水環境監測機制,控制水污染排放量,對排放超標的要進行給予嚴格懲罰。再者,還要加強對資源需求方面的管理。結合實際資源供應確定最后的資源需求,控制水資源用量和污水排放量,從而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控制節水總量期間,要完善節水統計制度,建立節水審核機制,并做好相應的責任落實。在控制水體污染物方面,要全面控制各單位水污染排放總量,有關部門要做好水資源論證、審批、評價等方面的工作,針對局部用水要進行綜合性探究,真正落實污水治理的目標。
2 確保防御與治理相結合
在對水污染問題進行防治期間,要結合水環境問題進行考慮,弄清水資源給人類生活及生產方面帶來的影響。治理水污染問題期間,還要規定相應的期限,力爭在一定期限內實現水污染的防御治理。然后以預防為主,結合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的要求做好污水綜合治理工作。
3 堅持節水和治理相統一
水污染防治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制定嚴格的治污路線,同時按照節水治污的原則制定相應的防治戰略,合理構建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的格局。在管理途徑上,要將節水與治污并行;在管理機制與體制建設中,要實行部門聯合,統籌協作的方式進行污水管理。
在水污染防治期間,要將改善水質為主要目標,同時減少污水總量與增加量。其一,將水總量作為分母,通過水循環利用、節約用水、提高水涵養力等方面增加實際水量。針對城市及工業用水,要改變原來的發展戰略,按照節流優先的原則進行城市可持續用水;針對農業用水方面,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灌溉用水為現代化的灌溉模式,做好高效節水;再者,將區域排放作為分子,減少污染物排放,將城市、農業、工業方面的污染防治相結合,努力控制污染排放總量。
4 實現江河與城市水的統一
針對大江大河方面的水污染治理,要在原有的污水治理基礎上,逐漸消滅劣質的河流段。同時遵照當前的污水防治規劃,做好水質考核問責,抓住關鍵節點城市支流,對其進行單元格控制管理。針對污水比較嚴重的水體,要綜合各種污水治理措施,并建立長效的污水管理機制,做好污水處理。在管理方面:一,掌握水體污染情況與具體的考核機制;二,了解城鎮化期間,城市河流水環境要求,避免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情況;三,做好城市水環境信息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大眾能對污水治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四,建立相應的城市污水綜合處理規范與整治技術,合理指導小地方開展城市污水治理與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城市河流水環境得到有效治理。
5 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
政府在環境保護中具有重要的責任,因此在污水防治期間,政府應建立相應環境審計制度與責任機制,將環境質量量化處理,同時做好相應的職責落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全面實施。
企事業作為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要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確保污染達標與責任落實。企事業單位及生產經營部門應主動向環保部門與社會公開自身的環境信息,進而建立良好的監督環境。另外,還可以建立公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環境監測體系,將排污指數公布于眾,從而實現對排污的全面控制。此外,還需要借助財政、收費、稅收、信貸等建立長效的市場機制,做好污水處理方面的基礎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其產生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例如工業化發展造成的水體污染等。這種系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當下已不能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發展建設的同時,要做好污水防治工作,避免水體污染情況更加嚴重,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進一步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執行。另外,在新時期,除了要做好污水防治工作外,還要做好戰略管理轉型,確保其適于當前的時代發展,使國內污水得到合理化治理。
參考文獻
[1] 吳舜澤,徐敏,馬樂寬,張濤. 新形勢下如何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與管理轉型[J]. 環境保護,2014,42(11):35-38.
[2] 吳舜澤,徐敏,王東,馬樂寬,張濤. 水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戰略轉型[J]. 環境影響評價,2014(03):8-11.
[3] 陳強. 怎樣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與管理[J]. 綠色環保建材,2017(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