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廣泛推進,體育作為培養素質的一門學科,被納入新課程改革的內容,現如今體育改革的目標就是實現陽光體育,倡導體育教育的“生命化”,即素質教育下的體育教育精神不僅為了實現引導學生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還在于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主動加強體育鍛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育的“生命化”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文化課,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體育教育“生命化”的內涵,其次分析了如何更好的實現體育教育的“生命化”,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只有實現了體育教育的“生命化”,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關鍵詞:體育教育;生命化;課堂
一、體育教育“生命化”的內涵
體育教育“生命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體育教育課堂本身的生命化,即提升課堂活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二是指接受體育教育的學生們通過良好的體育教育,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提升自身的精神活力,實現自身的身體的生命化。體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強健青少年的體魄,增強精神活力,因此,體育教育的生命化就是體育教育的根本。體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以因為只有幫助學生實現身體素質,樹立良好的體魄,成為萬千零數字之前的一,萬千的數字零才具有了意義,失去了數字一,無論有多少個零都沒有任何意義,體育課是其他課程開展的保障,體育課鍛煉了學生們的身體,放松了學生們緊張的大腦,與其他課程勞逸結合,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實現了學生們的“生命化”發展。
二、體育教育“生命化”的重要意義
體育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肢體協調性、肢體快速反應能力,體育課堂上的運動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習造成的壓力,放松心情,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達到勞逸結合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通過舉辦的體育比賽,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戰術和心理素質。通過一次次的對抗和制衡,學生們獲得了“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學生之間組隊進行籃球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籃球運動不僅是體力和耐力的較量,同時還是心理素質的較量,要通過對方隊員的重重防守,投籃得分,在這一過程中隊員的心理素質得到了鍛煉,隊員必須知進退,才能拿到比分,同時兩隊之間的對抗和爭搶,也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戰術、運籌帷幄的能力,也有利于拉近兩隊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如何更好的實現體育教育的“生命化”
(一)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實現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保障,是實現體育教育生命化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在體育課堂中,由于某些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或者課前準備活動不到位,就會造成活動過程中的身體損傷,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活動,并且在課堂結束之前預留以下部分時間用于學生的拉伸和漫步等。例如,籃球游戲中傳接球活動時,特別要注意傳接球時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不能生硬接球不得用胸懷接球,接球時應身體正對來球方向,雙手五指自然分開,與球接觸一剎那時兩臂順勢自然向后完全
緩沖等。
(二)增加教學技巧
通過通俗并且有趣的口訣快速引導學生實現體育動作的規范,有利于實現體育課堂的生命化。例如,立定跳遠是常見的教學項目,立定跳遠的技術要領在于起跳之前學生的雙腳同時蹬地并且向前發力,在雙腳發力同時要求雙手協調配合擺動,動作規范之后的立定跳遠項目歐變可以拿到較好的成績,但是有些學生動作不夠規范,有些甚至并未實現跳遠運動的實質性作用,跳遠項目就是鍛煉人體四肢的協調能力,并且鍛煉下肢的爆發力和彈跳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們在課堂上通過生命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運動項目的操作進行規范,或者可以編排口訣要領,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口訣如下:“立定跳遠,立定跳遠跳的好,雙腳齊蹬向前躍,收腹提膝很重要,雙腳捉地向后倒,看誰跳的
呱呱叫”。
(三)優化課堂結構
我們可以利于優化課堂結構的方式賦予體育課堂的生命化,例如我們可以在一堂課的時間內安排二至三項體育運動,提升學生的課堂興趣,也可以在快速學習完課程后,留給學生一些自己的時間來進行喜歡的運動項目,教師可和學生一起參與其中,和男生打籃球帶動更多的男生參與,讓課堂氛圍不在枯燥,讓學生自愿加入到“我也來試試”“我也行”的成功行列。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增加自己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諧相容共同提高。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教育的“生命化”建設應該得到高度重視,要注意通過優化課堂結構,增加課堂樂趣等方式實現體育教育的深入教學,并且較多的組織體育活動和比賽,提升學生的體能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提供有用的棟
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鄒麗娜.優化教學設計 構建有效課堂[J].才智,2011(24):145.
[2]柳建兵.體育課堂中的教學設計[J].成才之路,2011(22):53.
[3]黃寬柔.形體健美與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01重印).
[4]曹建國.廣播操練習法[J].中國學校體育,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