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熙,戴金明,何靈捷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642)
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各族人民在不斷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不同民族,雖然體育運動各有特點,但都非常重視文化傳承的表達。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相融合的變革時期。為適應高校素質教育需求,給高校健美操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高校應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健美操教學,以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近年來,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教育者的重視,高校體育教育也不例外。當前,高校體育中除了田徑、籃球、足球、排球、游泳等傳統體育項目取得了大力發展外,健美操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加之近年來肥胖大學生人數遞增,健美操更是得到了非常多的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喜愛。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健美操課程。但是,很多高校健美操課程的開設只是讓健美操教育處于應試教育階段,簡單、重復的教材內容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審美疲勞”,學習興趣不斷下降。
健美操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大學生的力量(主要為下肢力量)、耐力、柔韌性等素質只有達到一定標準時才能參與健美操教學與訓練。有些學生雖然喜愛健美操運動,但礙于某項身體素質不達標就只能“望洋興嘆”;還有些學生身體素質始終如一,無法提高,就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不能在像高水平運動員一樣在大賽中嶄露頭角。而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各族人民千萬年來健身意識自覺的產物,它起源于人的生產與生活實踐,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強身健體,提高人的體質健康水平。從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它受到我國傳統醫學的很大影響,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科做健身理論,具有非常高的健身價值。通過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和訓練,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讓他們達到健美操學練與比賽的要求。
大學生風華正茂,其心理已經趨向成熟,但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磨煉,因此在面對學業受挫、經濟困難、失戀等問題時,常會出現自卑、膽怯、恐懼、憂慮、焦躁、抑郁等心理。研究近2年來國家權威機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查統計發現,有很大一批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很強的自娛性與娛人性,再加上其形式、風格多樣,伴奏音樂也很優美,非常適合大學生在健美操教學與訓練期間調整心理,緩解長期、枯燥、單一的技術動作訓練帶來的精神壓力與心理壓力。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健美操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運動的快樂。另外,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都比較注重團隊配合,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團隊的精神與團隊的力量,從而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與誤解,達到調節心理的作用。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健美操教學都偏重傳授學生健美操專項技術,而忽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文化修養。有些高校雖然教學中考慮了對學生思想品德與文化修養的培養,但基于健美操自身文化的“虛弱”,因此對體育精神與文化修養的培養質量并不高。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不僅包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而且包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民族傳統體育經過一代又一代先人的薪火相傳,對中華兒女的價值觀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大學生是民族振興與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儲備力量。在新時代,社會企業不再僅僅考察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重點考察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文化修養。立足新時代,高校不僅要給大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而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恰好能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文化修養產生重要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具有鮮明的文化性、地域性與民族性特征,更加適合大學生的審美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講,民族傳統體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強,能夠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前,我國高校使用的健美操教材,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專項技術學練,在章節編排、內容編寫上都比較刻板、僵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奮度不高,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將民族傳統體育納入健美操教材。高校要綜合考慮本地區實際,充分挖掘本地傳統體育資源并進行整理,將其科學納入健美操教材中,構建涵蓋民族傳統的健美操教學,形成有特色的健美操教學框架。
民族傳統體育對大學生的力量、耐力、柔韌性、平衡性都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同時能改善大學生的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等的機能。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健美操教學訓練都是以健美操技術動作為核心開展的,訓練內容與訓練方法比較僵化、單一,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健美操體能訓練內容,能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健身功能。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能極大提升學生參與健美操體能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在運動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身體素質,達到健美操運動的要求。
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與就業壓力,在高壓下,他們迫切希望能通過體育運動釋放壓力,享受快樂。健美操運動節奏明快、生動活潑,能顯著改善大學生的心理障礙,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但是,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健美操教學與訓練并沒有給予學生非常好的感受。很多學生堅持參與教學并非真正地熱愛健美操運動,而是為了獲取學分,順利畢業。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大學生在健美操學習中的并沒有健康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影響了他們健美操運動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根植于我國各族人民的生產與生活,無論是運動形式還是運動風格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與文化性。對大學生而言,民族傳統體育不僅能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而且能大大拓寬他們的眼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讓他們以科學、嚴謹、積極的態度參與健美操教學。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的不同,每個民族的傳統體育在技術動作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些技術動作或突出腰部的柔軟,或突出四肢的伸展,或突出腳步的韻律等。類型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其技術動作千變萬化,能夠為健美操教師的技術教學提供非常新穎的創作思路,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促進高校健美操技術動作創新。
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它擔當的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并不能與健美操教學地位持平,更不能主導健美操教學。在健美操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把握健美操的主體地位,明確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任務,并根據計劃與任務組織、開展教學。教師應正確認識民族傳統體育,挖掘它的文化價值與教學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校健美操教學大綱要求,對收集、整理的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進行改進創新,增加健美操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健美操教學的對象是大學生,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健美操教學必須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健美操教學中涵蓋的民族傳統體育知識必須適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且必須對大學生健美操運動技術的發展及個人素養的提升有顯著的應用價值。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需要在教學前通過問卷調查、個人訪談等途徑充分了解學生在健美操學習中的需求及他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接納程度。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與內容,并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
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健美操教學,是一項創新工作。為了確保教學質量,高校必須加強健美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高校要定期組織健美操教師開展“學習民族傳統體育知識”的教育與培訓活動,讓健美操教師扎實掌握民族傳統的項目類型、文化內涵、技術動作、訓練方法以及規則等知識。只有這樣,健美操教師才能找到民族傳統體育與健美操運動的契合點,才能在健美操教學中靈活運用民族傳統體育知識與技能。
高校要充分認識民族傳統體育對當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方式方法,推動高校健美操教學創新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民族傳統的民族性、歷史性與文化性充分地展示出來。教師要把握時代機遇、面對時代需求,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性融入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進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