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師范學院 466000)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農業、商業、金融、醫療、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多元化互聯網教學手段也為高校課堂的知識認知和延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模式的創新已儼然成為音樂教育界的重大研究課題之一。
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介入,把便攜式移動設備、網絡視頻資源以及便捷式通訊軟件作為鏈接音樂課程與自我學習為媒介,使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更加豐富、多樣、有效,也使得教學方式、內容、成效以及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互聯網信息化的應用使教學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影儀的使用使教學內容以圖像形式和文字形式呈現,等多種教學資源同時呈現,連接投影儀的電腦文件帶有書寫功能,課堂書寫痕跡可以按需保存,隨時調閱,實現教學方式智能化。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相較于傳統課前預習,可以獲取更多的相關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不僅要掌握課本中所講的內容知識點,還要注重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在有限的一節課中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
互聯網將電子、傳媒通信等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構建高等音樂教育課程資源管理平臺模式,也就是課件共享平臺和直播課堂共享平臺。如慕課,網絡音頻在線課程、網絡真人在線課程、遠程教育課程等。這種公平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音樂教育課程的上課形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也使互聯網融合下的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具有共享化特點。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進行了多維度的創新,如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創建音樂欣賞環境、建立個性化技巧課程,這些都加強了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構建高等音樂理論課程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師的教學安排基本上是通過傳統的教案步驟進行的,在設計基本知識結構、教學內容、教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小結評價上要組成統一的整體。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引起學生的上課興趣,設置教學環節,把互聯網所呈現的圖片、視頻、音頻包括于教學順序、過程、方式、引導學生在腦海中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
在高等音樂欣賞課程模式設置中,老師提前讓學生在課下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上課內容視頻和文獻等材料。在課堂上,老師將最經典的視頻影像版本資料運用多媒體或自媒體播放,并通過分析師生間不同的音視頻版本的比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授課內容的音樂風格、音樂表現手法、演唱特點等。
伴隨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各大高校的本科音樂技巧課程開展不再完全像傳統高等音樂技巧課程一樣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很多時候可能是十幾人的大課、四人節的小課或二人節的小課。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恰好彌補了師生比例不協調的弊端,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進行課堂教學的收錄,便于課后有針對性地練習,這種個性化的高等音樂教育技巧課程模式創新是傳統音樂技巧課所無法企及的。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音樂課程模式更具有多元化、高效化。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運用自媒體與老師實現知識互通,學生在課堂通過知識的碰撞,勇于提問,敢于發言,不斷地突破自我,對課堂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由于各省學生音樂高考的考試內容和側重點不均衡,各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的音樂水平也不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周邊的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同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利用“互聯網+”進行新媒體、自媒體、多媒體的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信息互聯,真正落實了因材施教。
互聯網技術與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有機融合,推動了高等音樂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與革新。尤其互聯網的連接對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合理利用互聯網優質的資源,讓高校音樂教育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