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霞
1.成本是指企業在達到財務目標過程中消耗的資源,不僅僅包括財務資源,而且還包括了人力、時間等資源。成本控制的過程就是在不損害計劃目標實現的原則下,控制生產過程中原材料、資源消耗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成本控制不是偷工減料,它不能損害企業的產能,也不能損害產出品的質量。
2.成本控制的過程包含三個要素,對象、主體和手段。第一,控制的對象。原來的成本控制理念認為成本控制的對象是生產的原材料或者是生產工藝過程,但是現代成本控制認為,控制對象是成本的負責人。第二,成本控制的主體。一般認為財務部門是成本控制主體,即財務人員來實施的成本控制。但是成本的形成是控制生產經營和資源耗費的管理人員,他們才是成本控制的主體。第三,成本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標準成本法、計劃成本法以及定額成本法。比如,在生產企業就可以采用定額成本法,工程按料、工、費試做,制定定額。如果該定額方式無法保證利潤,則以產品的定價減去必要利潤,測試產品料、工、費,制定成本定額。人工部分根據公司的優、劣勢,調整工藝,分工序下發,甚至按目標成本外發。材料及費用部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做到最低。
1.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要求公司全部成員參與成本控制,達到全方位成本控制的目的。全面性原則一方面可以喚醒公司內部每一個成員的成本意識,使得他們對成本有所認識并且可以在工作中主動實施成本控制行為,將成本控制變成工作習慣。另一方面可以對公司內部的成本進行細致的管理,了解成本的歸因,有利于財務信息的細化。
2.經濟效益原則。企業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盈利,無法實現盈利的企業在市場中無法長久維持。所以,成本控制行為也要以收益的思想來衡量。成本控制行為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如果在實施成本控制之后,降低的成本不能彌補前期的資源投入,則沒有滿足經濟效益原則。所以,經濟效益原則是進行成本控制的根本原則。
3.權責結合原則。首先要科學的制定企業各個崗位的工作說明,明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可以行使的權利。根據權利和責任的權衡,制定組織的考核和評價制度對成本控制行為進行激勵,通過獎賞和懲處的手段來激發成本控制工作的主動和積極性。
1.實施成本控制是組織提高決策準確性的保障。成本控制不僅僅是一個注重結果的行為,更是一個注重過程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組織可以對內部的管理進行監督和檢查,知道組織中問題所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也是企業從成本角度對問題進行診斷和矯正的過程。組織中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這一系列的信息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
2.成本控制是構成生產企業考核體系的重要部分。比如在生產企業中,考核制度是根據成本控制完成情況制定的。生產企業會盡力控制成本結余的資金,將結余的資金按比例折算獎金發給各部門。因此,績效考核是以成本控制的結果作為基礎,成本控制被融入到員工的績效考核之中。員工也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成本控制是企業獲得長遠發展的基礎。企業要想在行業中獲得競爭優勢長久發展,必須要將自己的成本控制在平均水平之下,這樣才可以有剩余的利潤空間與其它企業競爭。比如企業采取減價促銷的手段,企業擴大組織的規模謀求規模經濟效應,企業提高工藝水平提高產品的質量,這些戰略的實施都是剩余利潤的支撐。所以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業謀求新發展的基礎。
1.強化員工成本控制意識。成本控制的意識需要滲透到組織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的思想中。比如在生產企業中,財務根據定額考核制定執行計劃,定期通報。采購部門負責采購的成本控制、生產部門負責工時的成本控制。可以看出,成本控制行為是組織中各個部門合作的結果,必須引導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樹立良好的生產管理理念。具有成本控制意識的員工才能找出工作的切入點,對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進行管理,將成本壓縮到最低。
2.完善成本控制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可以觸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好的激勵手段可以使得企業員工明白成本控制與自己的利益密切相關,使得員工自覺的完成組織的目標。良好的激勵手段應當是設立一個科學的目標,明確員工的權利和責任,并將個人的績效和組織目標掛鉤,并且在適當的時候融入獎懲措施。
3.優化組織中成本控制的方法。生產企業應當積極借鑒國外成熟的成本控制經驗,通過先進的成本控制的手段來提高組織的管理水平。比如前文舉例的生產企業就是采用的定額法控制成本。生產企業還可以利用作業成本法控制成本,作業成本法關注的是企業的作業內容,通過科學的成本歸集提升整個產品鏈的利潤。此外,企業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大數據技術以及更加先進的信息系統來建設成本控制系統,完成現代化成本控制轉化。積極引入新的技術是提升成本控制質量的有效路徑。
4.建立精細化的成本控制體系。精細化管理成為現代化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的基本條件,為提高成本控制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建立精細化成本控制體系首先需要建立責任明確的成本制度,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軟件,在這基礎上采用定額管理方法,可以達到全面控制成本的目的。明確清晰的成本責任制度是根據生產企業生產工作的內容,建立獨立的成本指標,保證每一個責任都有考核,每一個考核都能落實到員工。生產企業在制定成本目標時,必須要考慮各個部門實際的工作情況,并保證各個部門的溝通,協同控制成本增加收益。
5.明確公司戰略目標,構建管理子系統。成本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運行過程、運行的機制和最終運行結果有很大的關系。構建管理子系統的目的就在于收集成本信息、解決沖突問題、運行反饋機制、評估控制成果。企業的生產活動需要隨時溝通,信息共享,建立這樣一個管理子系統可以幫助部門之間有效協商,調整整體目標和戰略布局。及時改造生產企業的產品線布局,對優勢產品大力培育,對劣勢產品加以調整。管理子系統也可以通過成立一個專門的成本控制小組來實現,統籌全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并對這個小組賦予一定的權利,使得它們能在成本控制工作中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
成本控制是生產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系統的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則和方案對于每一個企業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圍繞成本控制概念做出了詳細的闡釋,希望可以從理論的高度對企業成本控制提供一些新的見解。除了理論之外,希望每一個成本控制管理者可以在實踐方面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胡杰.工業生產企業成本控制與財務監督[J].財經界(學術版),2017(19):114.
[2]曾興平.試析如何有效提升中藥生產企業成本控制質量[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9):172-173.
[3]顧美娜.探討生產企業成本控制中的問題與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4(14):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