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光
管理會計是我國會計制度不斷變革和發展的產物。相較于傳統的核算會計而言,管理會計更加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在財務管理中,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利用信息平臺,對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并為改善社會公共服務質量提供依據。管理會計并不是管理學與會計學的簡單相加,它是指會計人員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市場主體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利用會計數據,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做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種管理活動。由此可見在管理會計實踐中,一方面會計人員應該堅持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另一方面還需要擴大會計信息的功能性,讓其在管理決策中體現出最大價值。隨著我國社會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職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進入到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上升,行政事業單位在運行中遇到的問題也更加復雜,因此,建設并完善管理會計體制則成為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還存在著諸多“短板”,而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則成為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發展水平的必要條件。
通常來講,營利組織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會積極采用最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財務管理手段,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來源主要為國家的財政撥款,因此在管理會計建設方面與其他單位面臨的環境截然不同,其推動理論與實踐發展的積極性自然也就有所差異。理論建設是實踐發展的指導,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傳統會計理論和會計準則在會計業務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基層的會計人員都沒有更新會計理論的意識;第二,理論建設與信息時代的現實情況不相適應,缺乏對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的深入分析,在理論研究上缺乏必要條件;第三,在實際工作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難以體現,如領導者重視的依舊是會計報表,而不是從管理角度出發的會計數據分析,這必然會影響財務部門參與管理會計理論建設的積極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在社會創新發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建設也是如此。相較于傳統的核算會計,管理會計對財務會計人才在職業素養與道德素養方面的要求必然有所提升。但是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行政事業單位專門的管理人才不足的問題依舊突出,具體表現為:第一,多數參與管理會計建設的會計人員是從傳統的會計制度中過渡來的,這些工作人員在過去的工作環境中也許只是從事簡單的會計核算與出納工作,其在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方面根本無法適應管理會計的要求;第二,一些會計人員在職業道德上存在問題,在管理會計建設中存在著財務造假、唯上是從、甚至違法操作等問題,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失真,影響了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
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建設過程中,需要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但是從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制建設效果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管理會計措施的落實。例如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者權力過于集中,甚至在一些單位內部,領導者的意志就是財務會計工作開展的依據,財務會計人員對領導者唯命是從,造成了會計工作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影響了信息的質量,管理會計自然也就難以發揮作用;內部監督控制系統不健全,稽查審計制度在一些單位形同虛設,缺乏專門的監督部門和監督人員,難以形成監督效力,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風險評估體系不健全,內部管理中對于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缺乏科學的應對措施,使得管理會計建設的建設常常陷入困境。
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僅能夠檢驗管理會計的執行效果,還能夠根據其中的問題給出全面的指導意見,進而推動管理會計制度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發展。但是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績效評價制度的缺失使得管理會計的價值得不到正視,從而影響了相關部門、相關人員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例如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績效評價更多的是針對核算會計,對于管理會計沒有建立系統的考核指標,進而影響了對會計工作效果的評估;考核過程缺乏監督,考核部門缺乏獨立性,利益牽制導致其在考核過程中徇私舞弊,這不僅影響了對管理會計執行情況的客觀評價,更惡化了單位內部的管理環境。
基于唯物辯證理論,實踐是理論研究的來源,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中,應該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理論體系的逐步完善。在完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首先要明確新時期會計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明確管理會計在內部運行管理以及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中的作用,從而順應市場經濟建設的基本要求,對傳統的會計準則、會計處理方式進行更新;其次,積極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財務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平臺收集、整合會計信息,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方式挖掘有價值的會計信息,以成為決策者的決策依據;最后,注重管理會計的實踐探索,任何先進的理論建設都需要實踐進行檢驗與完善,管理會計也是如此,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發揮領導作用,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滲透管理會計實踐,從而利用實踐中的問題倒逼理論變革,這樣才能促使財務管理人員加入到管理會計的建設中來。
根據管理會計的建設要求,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推動管理會計建設的必要條件。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建設中,應該不斷完善人才引入與培養策略。即在實踐中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實施考核指標,在招聘會計人才的過程中,逐步打破傳統會計標準,從管理的角度對會計應聘人員的統計學、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水平提出要求,進而改善單位內部會計人才結構;其次,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對會計電算化水平做出規定,并結合財務信息化管理要求提高會計人員的信息素養,以確保其對會計信息的充分挖掘與利用;最后,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通過定期的職業培訓強化法律意識,并配合內部監督制度嚴格懲戒做假賬的行為,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的效果。
行政事業單位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效果的過程中,應該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出發,不斷完善權利與職責的劃分,推動監督制度的建設,提高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具體來講,首先,推動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完善各部門職責與權利的劃分,將領導者的權利關在籠子里,利用獨立的內部稽查審計,控制貪腐行為,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為管理會計的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其次,對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給出整改方案,對相關責任人嚴格追責,建設公平的內部控制氛圍,以提高內部管理效率;最后,重視風險管理,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分析、判斷管理會計建設中的各類風險,并進行有效的規避,為管理會計的建設奠定良好的環境。
行政事業單位在完善管理會計績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內容,以及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確定管理會計績效考核指標,以打破傳統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錯位,真實地反映管理會計的執行效果,并為單位管理會計的建設與完善提供方向;其次,注重對考核過程的監督,建立獨立的考核部門,任用專業的考核人員,并利用各部門之間的利益牽制,實現考核過程的公開、透明,避免考核過程的泛化,以及營私舞弊行為,提高績效考核的實效性;最后,重視對管理會計績效考核效果評價,不僅要保證考核結果的客觀性,還應該保證其全面性,明確管理會計在實施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及時總結反思問題,并以此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提高管理會計的實踐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新時期經濟發展要求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加強管理會計建設是單位內部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發展中,管理會計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建設。而從問題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建設中,依然存在的理論上的局限,更多的是照搬國外的研究理論,缺乏與自身業務相結合的實踐措施;此外,內部控制建設中也難以為管理會計營造一個有力的環境,從而造成了人才素質更新緩慢,管理會計執行效果難以保證等問題。對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會計建設的探索中,應該切實結合問題,先從理論上找到突破口,確保理論指導能夠與我國社會公共服務發展相契合;然后再從內部控制出發,堅持人才戰略,并通過完善的績效評價推動管理會計長效機制的建立,而這樣才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建設的有序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孫亮.淺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J].中國集體經濟,2016(28):38-39.
[2]唐清.試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