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英
財務咨詢含義寬泛,是指具有專業財務知識的人,接受委托人委托,分析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綜合性服務活動,具體有企業戰略分析與制定、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策劃、組織與流程優化再造、資本運作、企業文化等領域。目前,注冊會計師開展財務咨詢業務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該類服務約占財務咨詢業務的62%;二是就審計業務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完善建議,該類業務約占財務咨詢業務的38%。實踐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采取多種方式提供財務咨詢服務,財務咨詢業務正朝著多元化、全方位、定制化、“一條龍”的方向發展。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主體之一,在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加速社會生產技術更新、創造社會就業崗位等多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行業競爭激烈、生命周期偏短、風險防御能力偏低、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風險突出等內外部問題,其潛在較大的財務咨詢業務需求。注冊會計師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既符合宏觀經濟需求,又符合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需求,是區域經濟發展與會計師行業轉型的雙贏。
一是注冊會計師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可享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傾斜與紅利。中小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越來越多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不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各級地方政府均在積極探索優化中小企業投資環境、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質量、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的可行措施與方案,并出臺一定配套政策優惠與措施。注冊會計師可充分利用政策傾斜,大力拓展財務咨詢業務。二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多年專業審計工作,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發展、財務狀況等情況較為熟悉,專業化的財務知識儲備、豐富的審計從業經驗、深入的實際調研分析讓注冊會計師具備了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的基礎;三是注冊會計師能夠從產業鏈、價值鏈等更高的視角對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提出優化方案與問題解決思路。注冊會計師通過對社會各個行業、統一產業不同定位的各類企業開展審計業務,對各類產業、各類企業具有較為宏觀的認識與判斷,能夠從更高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
一是缺乏專業財務咨詢人才,是當前注冊會計師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的主要障礙。根據相關調研,約50%的財務咨詢人員是由審計人員延伸轉變而來,僅有20%的會計師事務所配備專業財務咨詢人員,這反映出注冊會計師缺乏專業咨詢人才。二是業務拓展費用開支過高。財務咨詢支出屬于管理費用,由于企業咨詢業務一般內容過多、工作量大且要求較高,而財務咨詢收費相對較低,這就導致該項業務利潤不高,導致注冊會計師積極性不高。三是缺乏客戶資源。當前中小企業對規范財務管理工作、強化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夠、重視不足,缺乏通過財務咨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意識,缺乏委托需求。
一是,注冊會計師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有助于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當前,注冊會計師仍以傳統審計業務為主,業務結構較單一,導致審計業務成為各注冊會計師爭相奪占的紅海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嚴重壓縮事務所經濟利潤、制約其發展壯大。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作為藍海領域,為會計師業務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能夠為行業跨越式發展、企業擴大規模提供堅實基礎。二是拓展中小企業咨詢業務能夠提升會計師競爭力。拓展財務咨詢業務,能夠降低會計師對審計業務的依賴,同時引進更多專業人才,為事務所創造更多利潤源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實力雄厚的事務所涌進國內市場,對國內事務所帶來較大競爭壓力,而財務咨詢業務緩解了市場競爭帶來的不利沖擊。三是提高會計師本身業務素質。財務咨詢業務要求注冊會計師主動學習更多經濟學、財務管理、管理學等多種學科知識,同時在開展咨詢業務時也積累大量相關經驗。通過財務咨詢業務,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獲得非審計信息,從而大大提高審計業務的效率。
一是財務咨詢業務拓展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如何平衡審計業務與財務咨詢業務,確保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不影響審計業務的獨立性、權威性,同時如何結合注冊會計師的優勢有效拓展該類業務,全面、有序推進財務咨詢業務,均需要一定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的指導。當前,該方面的理論研究與經驗總結不足,更多的是要注冊會計師摸著石頭過河,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二是財務咨詢業務可能加大審計風險。通過積極拓展財務咨詢業務可以為會計師贏取了更多的利潤來源,但這也可能形成會計師對中小企業的依賴性,形成較強的利益關系,最終影響到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此外,拓展財務咨詢業務也極大擴大了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等,這對會計事務所的經營管理能力及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求。三是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導致后續法律糾紛、聲譽風險等。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機制,在業務繁重時通常雇傭大量臨時人員,可能導致一定的審計與非審計服務質量不達標。
一是會計師事務所在研究制定業務發展規劃時,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產業政策,深入分析挖掘政策內容與政策走向,有效利用政策紅利,助推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發展。二是關注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在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動態,積極引進業務先行者的先進做法、業務發展失敗者的歷史教訓等。三是強化業務拓展的經驗交流總結。定期梳理事務所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就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方案等進行經驗總結,將其轉化為今后業務發展的實踐理論與指導。
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拓展過程中,要以審計風險控制為底線,以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為增長極。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決定了審計業務的質量,其業務素質則決定了財務咨詢服務水平。一是強化注冊會計師執業道德水平,強化其責任意識,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嚴格按照“公平、公正、獨立”的執業原則開展審計業務,將審計風險控制牢記心中,堅持誠信從業,通過全面深入挖掘公司經營信息,確保審計業務的質量。二是推行注冊會計師再教育制度,不斷更新會計師業務知識與業務能力。要定期針對國家新出臺的財稅政策、審計準則等開展學習培訓。同時,要定期組織注冊會計師就財務咨詢業務開展經驗交流會,總結工作經驗與做法,形成實踐理論。
財務咨詢業務是需要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良好的品牌是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的有利條件。然而,會計師事務所的品牌基礎是優質的服務品質,且需要經歷較長時期的歷史積淀。因此,注冊會計師要將樹立品牌作為事務所的靈魂,并納入其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當中。一是要堅持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財務咨詢服務,通過不斷優化調整事務所審計資源、培育專業財務咨詢人才隊伍、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等手段,向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專業化的“一條龍”服務。二是注重客戶關系的培養與維護,實現與中小企業的協同發展。會計師事務所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咨詢服務實現業務轉型,并通過中小企業服務在企業間形成行業口碑,從而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而中小企業則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化服務解決其生產經營的棘手問題,兩者間存在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的前景與空間。三是強化廣告宣傳。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加強宣傳,利用各類渠道與途徑發掘潛在客戶,通過優質的咨詢服務、廣泛的媒體宣傳、良好的業界口碑,打造財務咨詢專業品牌。四是加強大型和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積極采用“大帶小”共同發展的模式,優化會計師事務所資源合理配置,提升業務質量。
一是利用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提升審計業務質量與效率。會計師事務所要與權威的數據分析機構展開深入的業務合作,通過信息技術獲取中小企業準確的數據信息,再利用注冊會計師專業深入的研判分析,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咨詢方案。二是建立重點客戶需求分析模型,制定個性化“一條龍”服務。會計師事務所應根據市場情況劃分重點行業及重點客戶,根據重點客戶的相關數據建立行業需求模型。通過將審計業務、稅務業務及財務咨詢業務進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一條龍”式業務服務,根據中小企業特征及實際需求制定個性化咨詢服務方案。
參考文獻:
[1]鈕月蓉.注冊會計師積極拓展中小企業財務咨詢業務的思考[J].會計師,2015(23):71-72.
[2]邵仲巖,劉祖瑜.大數據時代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會計之友,2016(22):119-120.
[3]萬燕敏.會計師事務所在供給側改革中的職能與實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4):101-102.
[4]郭建明.會計師事務所拓展管理咨詢業務的現狀及途徑[J].中國市場,2017(06):144-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