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菱
新出臺的《黨政主要領導人員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是指導我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文件。該規定的著眼點主要是國家審計機關,對部門和單位的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并未作出實質性規定。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學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能夠全面提升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工作水平,也能夠及時糾正他們的工作作風,從源頭上來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全面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
做好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科學的原則,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水平,也才能有效規范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工作作風。
經濟責任以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為載體,經濟責任包括但又不僅限于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關鍵在于因其所在職務而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在實施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基于兩方面的內容來評價其經濟責任。第一,明確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不同的領導人員擁有不同的經濟責任,只有結合他們的崗位需求和實際工作,有效明確經濟責任,才能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科學有效,否則經濟責任審計將喪失基礎。第二,結合企業內部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做好科學的審計工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結合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范疇,運用科學的審計評價方法,才能切實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整體質量。
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不僅關系著他們的工作能力,同時更關系著他們的工作規范與否。因此,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應該尊重事實,依托于豐富的事實材料和相關數據,科學全面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依靠可靠的數據資料和客觀事實,有效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工作的公平合理,確保審計工作的全面客觀。事實上,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往往很容易出現以偏概全、以點代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明確各自的工作責任,旗幟鮮明的分清責任,既要劃清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又要弄清是主觀責任還是客觀責任,實事求是地界定領導應負的責任。
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非常全面的工作,在實際的審計評價過程中,必須始終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科學分析方法,以量的分析為基準,通過大量的“量”,總結出共性特點,進而實施定性分析。一方面,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過程中,需要對經濟效益狀況進行全面的定量分析,還應該對其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性進行審計。對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應該區別情況,進行定性分析。在企業內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審計過程中,定量分析是基礎,定性分析是結論。科學的審計評價,應該先從定量分析著手,逐步過渡到定性分析。
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既是對他們工作能力的檢驗,同時也是對他們工作行為、工作規范的檢驗。一旦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過程中出現偏頗,將直接影響經濟責任的科學審計,同時也容易打擊領導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基于此,在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審計過程中,應該充分依托于事實,保證經濟責任審計的嚴謹性,一旦事實不全面,或者責任劃分不清晰,不能急于做出結論,而應該適當延長審計周期,以保證事實依據的全面獲取。此外,在企業內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規范使用評價語言,確保評價內容的精準客觀,避免采用主觀性強的評價語言,切忌作夸張和華而不實的描述。
在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全面理清審計評價的內容,有效優化審計評價的質量與水平,全面優化審計質量。
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結合領導人員的經營指標,做好科學的審計工作。領導人員任期內的經營指標是具體的指導,是審計評價工作的前提基礎,只有結合經營指標,才能提升審計的質量與水平。首先,在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重點審計領導干部在崗位上的實際盈利能力,結合盈利方面的具體指標,如收入、利潤等關鍵指標來做好審計工作。其次,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著重做好經營指標的審計。比如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對外投資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再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工作,還包括債務償還能力等。最后,在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過程中,最關鍵的內容就是企業發展能力指標,包括企業持續增長情況、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增長率等。
在審計評價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時,還應該重點審計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性。在審計評價的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虛報賬目、以假亂真、“李鬼”賬冊等問題。為了保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科學性與公正性,在實際的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應該重點審計賬冊、項目、收支平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同時,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重點審計評價企業資產的現狀,包括企業資產的報賬情況以及企業資產的實際情況。最后,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科學分析企業的債權債務,審計評價這部分內容的真實性,有效規避企業虛報賬務、縮小賬務等違規問題。
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就企業領導人員的經濟決策作出全面的審計評價。部分領導人員在制定經濟決策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利益媾和問題,或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或獨斷專行,濫用職權。因此,在實際的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重點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方面,要重點審計評價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在制定經濟決策時,有沒有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論證,有沒有全面汲取相關人員的意見或建議,有沒有置民主決策于不顧,有沒有濫用職權的違規行為等。另一方面,在經濟責任的審計過程中,應該就企業舉債投資項目的市場競爭能力,投資項目回報率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長、短期投資有無收益,收益是否入賬,有無盲目投資造成重大損失的問題等進行全面評價。此外,在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對企業各類事項的制定和執行階段的手續進行審計,尤其是要審計那些需要報備和報批的大型項目。
針對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應該就企業的整體發展能力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全面的審計評價。一方面,在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企業的長效發展能力。如領導人員在任期內,有沒有對企業的發展走向進行全面把關,有沒有深化改革企業的發展模式,以便提升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如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在任期內,有沒有緊密迎合市場的發展需求和動態演變,全面實施技術創新,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經濟增長能力。再比如,企業內部設備的更新換代情況,以及企業設備維修保管情況等等。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要重點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尤其是要重點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與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與否等。此外,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還應該就領導人員的違法、違規等問題進行全面審計,督促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廉政節約。
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既能夠全面保障企業的合法利益,不斷激發領導人員的工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問題的發生。在實際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全面提升審計評價的水平。首先,定量評價法。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以量化的目標為依托開展評價工作。結合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目標指標及實際完成的指標,橫向對比不同任務目標的完成情況,以達到科學評價領導干部的目的。同時,在審計評價過程中,還應該采用縱橫等不同的評價方式,橫向評價同質企業的發展情況,縱向評價企業上一階段和該階段的目標完成情況。其次,定性評價法。定性評價是以審計結果為基礎,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評價。通過定性評價,能夠在評價領導干部的過程中,把握評價的方向,合理確定評價機制,科學評價領導干部的行為。比如合法性的定性評價,側重于評價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各項經濟活動,有沒有遵循法律規范。最后,綜合評價法。在審計評價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情況及工作規范等環節時,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結論,綜合評價領導干部的任職水平和能力。
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一項科學且嚴謹的工作,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應該把握評價的原則,全面理清評價的內容,充分運用評價的方式,全面提升評價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評價領導干部的任職能力,才能真正評價他們的工作行為。
參考文獻:
[1]馬維國.企業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J].現代企業,2012(3):61-62.
[2]陳增美.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研究[J].云南大學,2015.
[3]魏春華,楊媛媛.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審計,201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