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泉
新修訂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充分體現了內部審計在審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規定》拓展了內部審計職責范圍,將監督范圍拓展至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領域,共涉及內部管理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等12項職能;《規定》是對內部審計理論創新和制度完善。
(一)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和模式。內審機構的職能涵蓋了經濟監督和經濟評估;審計內容覆蓋了資源、資產和資金;審計形式上,有內部審計和審計調查等。完善內部審計組織建設,各單位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職能,建立與單位目標、治理結構、管控模式、業務性質和規模相適應的內部審計體系。配備專業的審計人員,配置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規模大的單位可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實行集中化管理,增強內審的權威性,賦予內部審計在審計監督中的應有地位。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年度內部審計工作計劃;負責組織實施內部審計及內部審計調查活動,并向主要領導報告審計結果。重視內部審計模式在內部監督體系中的創新發展,也可采取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參與。
(二)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資料的共享程度低,要與內部審計業務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安排審計工作,按照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和需要進行分工,合理安排工作進度,按標準化流程,制作審計通知書、審計計劃、審計工作底稿等。隨著財務軟件的不斷更新換代,在數據查詢方面,審計信息化系統應在開發過程中與財務軟件相集成,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能夠根據權限的不同獲取不同類型的數據,監控財務數據,從源頭上堵塞漏洞。
(三)創新審計方法和技巧。探索單位內部控制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預算執行審計,并結合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單位紀檢、人事、財務和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運用反舞弊技巧,財務預算管理及預算偏差分析技術,會計錯弊檢查技巧,審計中的“望、聞、問、切”等審計技巧用于內部審計工作中。
《規定》與原職責相比,增加了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審計,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審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審計,境外機構、境外資產和境外經濟活動審計,協助督促落實內部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指導監督所屬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等職責。
(一)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進行審計。是為了深入了解中央提出的重大政策實施和落實、項目資金投入使用及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情況,目的是為了促進中央政策措施更好的落實,推進項目加快實施,推進財政資金的有效運用,不斷提升財政資金效益,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促進地方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一步創新審計理念、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審計重點,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重要資金、重點項目、重大政策和國家機構改革任務推進情況為抓手,更加注重打好防范化解經濟運行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鄉村振興、住房保障等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更加注重“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等國家重大規劃推進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情況,更加注重三農、城鎮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策落實和國家及行業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二)對單位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措施制度以及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審計。單位發展戰略是單位發展計劃的路線和原則、靈魂與綱領。單位發展戰略指導單位發展計劃,單位發展計劃落實單位發展戰略。深入領會管理者經營理念和戰略目標,全面評估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把握關注的重點及重要風險領域,有針對性地制定審計計劃,安排審計項目,突出內部控制評價和風險防控重點,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結果利用率,實現單位職能。
(三)對單位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履行情況審計。積極探索建立精細化評價標準,完善數據采集、部門協調、專家參與等工作機制。重點關注領導干部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相關法律法規、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情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與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情況的關聯,關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環境保護責任的效果。
(四)對單位的境外機構、境外資產和境外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境外辦事機構及所屬資產和境外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遵守我國境外投資、境外經濟方面法律法規情況。
(五)協助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督促落實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一要落實責任制。被審計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做好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整改時間,建立整改問題臺賬,推進審計整改制度化、規范化。二是針對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促進建立行業體制機制及完善單位相關制度,以從根本上防患于未然。三是對屢審屢犯的,建議有關部門依法問責。四要公告審計整改結果,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形成“倒推”、“倒逼”的機制,通過公開促整改。五要形成整改合力,促進審計整改工作取得實效。審計整改要把握新形勢,適應新要求,相關單位要積極配合和支持審計工作。
(六)對本單位所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在國家審計機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制定行業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和規劃;建立健全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健全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履行好內部審計職責,制定內部審計計劃和審計重點;監督檢查內部審計業務質量等。通過業務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完成內部審計任務。
內部審計就是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就是創新內部審計方法,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盡心盡責的工作,提高審計業務水平,在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保持清正廉潔的自覺性,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開啟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新征程.中國審計報,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