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文
2017年,西牧乳業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通報,曝光該公司1.8萬罐嬰幼兒奶粉使用過期原料,配方管理混亂,生產場地清潔不達標等問題。最終,該公司被罰1631萬元。近些年,繼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之后,再次發生魚肝油事件、煤礦安全事件、西牧乳業違規使用過期原料事件等。為什么企業社會責任的事件屢禁不止,哪怕因此付出罰款,甚至損害自身形象呢?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忽視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內部控制程序的執行,甚至不惜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代價,達到其所追求最大化的利潤,最終導致諸多社會問題的出現。
諸如此類的事件為什么屢屢發生,社會責任是否應該引入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二者之間是否有相關性呢?回顧以往文獻,多數指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控制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需要對企業公眾形象的責任,還有對消費者、員工、股東等的責任。企業應該在內部控制體系內建立相應的社會責任制度和機構。例如劉芳芳(2012)認為通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來實現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達到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謝奕辰(2013)分析認為企業的內部控制與社會責任是硬幣的兩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二者結合才能會更好地推動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執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共同促進企業前進。李志斌(2014)通過實證,認為增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力和更加規范地施行社會責任行為需要高效力的內部控制,與此同時,有效的內部控制對企業持續性和規范化實施社會責任具有直接作用。王海兵等(2015)的實證研究,發現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僅可以增加企業財務績效而且還能夠對企業實現社會責任起到積極的作用。李丹敏(2017)以互聯網企業為例提出了完善互聯企業的內部控制可以使其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因此,本文基于內部控制與社會責任的現實問題,分析前者對后者的影響,以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能持續在良性軌道上穩健有序發展。
美國COSO委員會2004年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基于對全局的把握把風險管理納入內部控制體系,表明控制風險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出發點和最根本的目標。我國財政部等五部委在2010年發布的《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說明企業的內部控制應該關聯到社會責任。有效地控制風險是內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控制和規避社會責任風險需要企業始終如一地遵守并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直到被傷害。
有效的內部控制不但為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執行提高有力的保障,而且能夠促使企業自覺地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應盡的責任。
(1)內部環境角度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共同的企業價值觀是內部控制環境必不可少的,再者,不斷良性化的內部環境和越來越細化社會責任的外部環境將會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從而促進和引導企業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
內部環境就像是內部控制的“養分”,社會責任作為“新養分”流入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效的內部控制會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細化成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實現“有章必依”,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其次,社會責任融入內部控制以后,企業能夠明確自身需要履行社會責任的范圍和深度,應當對組織結構做出適當的整改,疏通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合作。社會發展狀況是企業的外化境,外部環境需要企業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企業結合外部環境設立相應的機構,可以促使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明確各部門、各職員、各車間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最后,內審機構和董事會發揮好監督與糾改的作用,能夠及時發現經營中內部控制新的問題,才可以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其運行的連續性和高效性。如此才會增強企業辨別社會責任執行中存在潛在風險的能力,最終達到避免諸如西牧乳業此類事件的發生。
(2)風險管理角度
內部控制的運行離不開風險的管理,如何降低并避免企業運行中的各類風險是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體現,諸如配方管理混亂、使用非達標原料、存在安全隱患的生產等,這些風險雖然產生于企業內部,但對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卻非常之大,同時也對企業自身形象的損害相當嚴重?;诋斍敖洕l展的需要,人們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產品本身,而是開始注重服務方質量,要求企業給員工建立一定程度上舒適的工作環境以及給顧客提供綠色可靠的食品和最優的消費感覺,與此同時,積極履行采購商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有不同的利益和責任訴求,使企業面臨多樣的社會責任風險,而內部控制正是有效制約風險的控制機制,內部控制通過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制度可以確保員工應有的權益;通過強有力的產品質量管理和檢驗制度能夠保證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犯;通過規范的財務審批制度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制度能夠有效地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維護對股東的社會責任。
企業要依法納稅,回報股東、員工以及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而企業過度承擔不適宜的社會責任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企業要結合自身戰略和資源水平(王海兵,2015),內部控制對企業的財務流程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等。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及時發現財務危機,并通過一系列糾錯查弊的機制對違規活動進行控制。企業對資金的保障和風險管理能力,表明企業有足夠的資源用以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企業具備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保障。
內部環境是企業運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根基??刂骗h境是企業人與企業意識結合的綜合體,體現在企業的內部文化、氛圍和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
首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優化,牢固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意識,由內而外地形成企業責任文化氛圍。其次,企業應時刻把保障產品質量和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思想深入每位員工心中,營造企業員工共同的企業文化和建設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職業道德的制度環境。最后,企業應著眼長久利益,將社會責任貫穿于企業生產管理的每一環節,把社會責任感常態化落實到每個崗位每位員工上,堅持走利潤與責任、效益與環境并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內部控制活動本質是預防和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內外兩方面的風險。企業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這就對企業識別風險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情況,按照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框架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方法識別經營活動中的風險,運用有針對性的操作性強的措施降低并化解風險。與此同時,企業做好社會責任高風險的防范,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使高效的內部控制循環在企業良好有序地運轉,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產品抽查和檢驗,防范西牧乳業類似事故再次上演,及時有效地預防、識別、控制各個環節的風險,杜絕損害相關利益者的行為。
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循環。事前,企業嚴格遵守會計上的基本原則和準則;事中控制反映的是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易出現失效環節的管理;事后控制主要是盈利能力分析及績效考核等;無論哪個階段,企業堅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的理念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
企業面臨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飛速的更迭,內部控制的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從而會帶來新的完善方法。這就要求企業內部提高信息與溝通的力度,加強內部與外部信息的傳達效率,才能使企業在合理規范的內部控制軌道上有效運轉,最后,企業定期披露內部控制報告,促使各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及時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與溝通。
合理平衡企業利潤與內控的成本,確保企業權利相互制衡、內部控制體系的相對獨立。同時建立直接、間接監督約束保障機制,保證內部控制的獨立性與有效性,這就需要企業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定期和不定期地監控內部控制運行中的各類風險點,保障企業風險控制在合理的可操控的范圍內,與此同時,內部審計部門和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力進行評估,并結合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實時做出調整,采取一定的措施給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文獻:
[1]劉芳芳.企業社會責任與內部控制相關性分析[J].財會通訊,2012,(4):62-63.
[2]謝奕辰.企業社會責任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優化[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
[3]李志斌.內部控制、實際控制人性質與社會責任履行——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經緯,014(5):109-114.
[4]王海兵,劉莎,韓斌.內部控制、財務績效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稅務與經濟,2015(06).
[5]李丹敏.內部控制視角下的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22)46-47.
[6]張姍姍,李玉娜.企業社會責任與內部控制關系研究[J].當代經濟,2017(22).
[7]Mehdi Taghian.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repu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J].Social R e-sponsibility Journal,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