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玲

一個好的品牌LOGO可以說是和產品質量、服務以及運營一樣重要,世界一流的企業為了讓消費者記住自己都不惜花重金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牌LOGO,它是展示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區分開來,更能體現品牌的品質,培養顧客的忠誠度。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品牌LOGO處理得好正是體現了一個產品優質的細節。好的LOGO可以讓消費者在琳瑯滿目的商品前立馬注意到這一特別的品牌,喚醒對該品牌的熟悉感,感受到品牌的獨特性。品牌LOGO在樹立品牌形象時更加直觀,使消費者能夠產生品牌依賴性,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更換標識是一件既有誘惑力又非常冒險的行為。它的誘惑力在于隨著消費者品味和產品理念的不斷更新而隨時保持更新,提高審美的同時保持時尚,代表著企業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了品牌的魅力值。而它的冒險之處在于,頻繁的更換會使得消費者在好不容易記住之后看到新的標識又不認識了,另外,如果新的LOGO不被大眾所喜愛、接受,那么企業也是白白浪費錢財而得不償失了。
所以企業在更換標識之前必須做詳細而周密的分析,首先要明確改變LOGO的目的還有原因,做好市場調查,比如確定目標受眾的喜好、企業今后的戰略方向等等。更換LOGO時最好和品牌的重大活動一起推廣,讓大眾知道這一事件。最后,在更換完成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宣傳,對新的LOGO進行積極地宣傳與推廣,所以在這之前企業就要做好資金上面的規劃,比如英特爾公司曾經就為了換新的LOGO準備了25億美元。
一個成功的LOGO需要具備3個條件:有內涵、有理念和有美感,所以企業在選擇自己的品牌標識時必須慎重,它能將簡單的圖形或文字轉變成一種經濟效益,同時也是一種企業傳遞文化信念的媒介。品牌LOGO的設計,也是為了建立產品與企業的品牌價值,這是一種無形的增值品,是企業有力的武器,當企業的知名度與形象漸漸提高時,LOGO作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變成企業資產的一部分,超過了技術、質量的價值,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因此LOGO的設計就成了企業發展之初至關重要的一環。品牌LOGO的設計需要與品牌的定位相契合,一個LOGO看似簡單,背后卻有諸多深意,這就需要設計師花費較多心思,既要視覺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又要在涵義上給人以啟發。
就如星巴克的綠色美人魚LOGO,星巴克(Starbucks)這個名字源自于小說《白鯨》中愛喝咖啡的大副,從而讓人回憶起當年人們為了尋找這一美味遨游四海、經歷無數艱險的航海史詩。另外,星巴克的誕生地西雅圖也是美國著名的航海港口城市,所以這個圖標和航海有關。而它的綠色美人魚則是希臘神話中的雙尾海妖塞壬,海妖通過優美的歌喉吸引航海者,引誘他們成為自己的腹中餐。星巴克用這一形象隱喻自己的品牌于消費者就如海妖于航海者一般有著致命的魅力,美麗、神秘,令人無法自拔。如今的星巴克,開遍了世界各地,可見這一隱喻也確實起到了效果。在希臘神話中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要想抵御美人魚的誘惑,就只能用蠟將自己的鼻子堵住,這是不是也意味著,你如果不想被星巴克醇美的咖啡香味吸引,就只能堵住自己的鼻子了呢?
運動品牌耐克一個加粗的對勾這些年來也早已成為了時尚界的流行符號,相信大家對這個輕輕的一勾再熟悉不過了,一般看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簡單符號,我們怎么也想不到它會和流行、品牌這樣的詞聯系起來,但當這個對勾變得粗壯、圓潤時,它的背后就有了另外一種深意。它代表著全球著名的運動品牌,這個簡單而抽象的對勾將品牌形象提升到了一種新的高度,這個向上的對勾看起來更加像是一種肯定,它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勇于奮斗、敢于勝利”的體育精神,這一LOGO精準地確定了這一運動品牌的目標受眾,那就是具有無線青春活力的少年、青年,突出了耐克品牌的個性,讓目標受眾從品牌中找到共鳴。無數的年輕人喜歡這個品牌,更多的是喜歡這個品牌形象所代表的涵義,當我們看到這個向上的對號時,我們看到了成功和肯定,這是對我們新一代年輕人的肯定。
一般來說,品牌LOGO一旦確定就不會再更換,如果要換也是小幅度的改變,越變越簡單。品牌LOGO的變化有時候也會代表著理念調整、遭遇行業危機、社會審美風尚改變、品牌策略的轉變或者社會背景變化等,一個優秀的品牌LOGO承載著深刻的意義,就以大名鼎鼎的互聯網公司——蘋果為例。歷史上的蘋果公司經歷了好幾次的LOGO更換,每一次的變化都是核心產品的變革。
蘋果第一個LOGO的設計者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羅納德·韋尼,設計于蘋果公司初創的1976年,靈感來源于牛頓通過蘋果發現萬有引力,所以圖形是科學家牛頓坐在樹底下讀書,一個蘋果剛好落下,在這個圖形上面還纏著一個寫有“Apple Computer Co.”字樣的絲帶,最外框上則引用了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短詩,“牛頓,一個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靈魂。”這個LOGO設計樣式更像一個金屬徽標,給人一種厚重、尊貴的感覺。
1977年羅納德·韋尼重新設計了LOGO,這一次是大膽的更換了原來的樣式,采用了七彩條紋的色彩,只留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和些許字母,大致可以看到今天LOGO的縮影,設計這一樣式的初衷源自于喬布斯希望大家不要把電腦看作那么高科技、那么遙不可及的一款產品,他希望讓大家把電腦看得簡單一點,所以將品牌名稱命名為蘋果,還把品牌LOGO設計為蘋果的樣子,正是這一簡化成就了蘋果公司現在的傳奇。
1998年,時隔11年之后蘋果又再一次更換了LOGO,這一次依舊延續了之前的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只是更換了彩虹色而采用更加保守的半透明的、泛著金屬光澤的銀灰色。個人認為這一次的變化表達了蘋果如一個張揚四射的少年經歷了重要的成人禮的轉變后,洗盡鉛華、化繭成蝶,蛻變成了一個更加穩重、更加成熟的青年。
2001年,蘋果第四次改變了LOGO樣式,這一次變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首次上市的Mac OS X系統,由金屬感強烈的設計轉變成玻璃透明的效果,整體看起來變得更加立體、圓滑,非常具有現代化氣息。這一次的轉變表明蘋果品牌核心價值從電腦轉變為電腦系統。
時間來到了2007年,蘋果推出了iPhone手機,也正式將蘋果電腦公司改名為蘋果公司,為了配合iPhone創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觸摸屏幕技術,蘋果將品牌LOGO改得更具玻璃質感,科技感十足。
蘋果能達到今天這樣的地位,除了本身過硬的質量和技術之外,品牌LOGO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品牌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它是在歷經一次次地更新后,由視覺圖案逐漸向象征符號提升的。就如同那個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不僅僅意味著它是被時代選中的寵兒,它更像是一種圖騰,一種代表著企業精神的圖騰,圖騰的背后有創始人喬布斯那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創業者精神,有旗下產品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的品質精神以及公司在行業內掀起的每一場產業界技術與創意運用的革命精神,以至于現在蘋果成為了受全球數億消費者追捧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