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24)
銀行保險就是指銀行將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進行銷售,以期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形成銀行、保險以及客戶三贏為目標的一種新型的保險產品銷售模式。銀行保險業務對于銀行、保險以及客戶來說都是有益的。對于銀行來說,能夠為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對于保險來說,能夠避免投資風險;對于客戶來說,可以滿足其多元化的需求。銀行保險業務能夠有效地穩定金融市場。因此,發展銀行保險業務對于金融市場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規避銀行保險業務的風險也是極其重要的。
1.保險公司的風險。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為了促進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需要進行市場調研、選擇方案、還需要進行定價和業務分析。但是保險業務價格的無序競爭,會使得保險業務不計成本的搶占市場份額,很難實現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出現客戶全面退保的情況,就會造成保險公司的經濟損失,還會給保險公司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對于保險公司的發展是不利的。要想保證保險公司的穩定發展,就必須要保持保險精算和風險分析技術的穩定發展。但是對于銀行保險業務來說,其利潤率偏低,保險公司有和銀行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的意愿,同時保險公司還要加大創新,及時推出新產品。
2.銀行的風險。銀行保險是在保險系統上發展的一個獨立的系統,對于銀行保險業務,銀行的人員對于這種業務都不太了解,容易在給客戶介紹時誤導客戶,甚至有時會夸大銀行保險的收益,如果到期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益,就會使銀行和保險公司面臨嚴重的法律道德風險。長期以往,就會危害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此外,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會導致銀行存款的萎縮,保險公司與銀行之間的不合理競爭,會導致金融市場的穩定。在法律層面上,雖然制定了銀行與保險的法律,但是對于銀行保險業務缺乏有效的監管,會導致他們面臨更大的法律風險。
3.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的風險。
(1)外生風險:對于銀行保險業務,法律還沒有完善的規定,這就容易導致權力尋租以及道德風險的發生。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或下降都會提高銀行面臨的風險。
(2)內生風險:銀行和保險進行合作是為了實現雙贏,但是是有代理成本的。保險公司的銷售模式過于單一,會導致過于依賴銀行。而銀行收取的過高的代理費就提高了保險公司的成本。保險公司一旦發生停滯,就會給銀行造成風險。
對于銀行保險業務來說,是混業經營的,但是在法律監管方面卻是分別進行監管,這就導致有的地方會產生重疊,有的地方會存在漏洞。因此,首先就需要完善法律對銀行保險業務的監管,確定以保監會為主體、銀監會為輔的監督體系。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避免監管缺失的風險。只有完善監管,才能更好的促進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其次就是要建立一個自律組織,一方面對銀行的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另一個方面就是對政策進行正確的解讀,避免出現錯誤。
為了實現銀行保險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滿足客戶的多元化的需求,就需要保險公司加大對產品的研發力度,尤其是研發一些與客戶切身利益相關的產品,例如壽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等險種。實現保險公司從拉人買保險到投資者主動買保險的轉變,降低出現退保的風險。
當前,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通常實行的是“多對多”的合作關系,這種模式極不穩定。為了保證雙方的穩定合作,長遠發展,在進行合作時,要注重合作對象的價值觀和文化觀,要注重長遠利益,不能只重視眼前利益。深化保險公司與銀行的合作機制,循序漸進地進行選擇,通過業務滲透、融合,實現戰略聯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二者面臨的風險。
目前,人們對于保險的認知還存在偏差,公眾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是由于保險公司的不真實宣傳。導致預期與現實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就要加強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對保險的信息進行規范,對于一些誤導性的言語要進行嚴厲的打擊,降低投資者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風險的發生。
對于銀行保險業務,銀行要重點關注銀行保險業務的風險。可以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對銀行保險業務實行有效的監管;另一方面,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將銀行保險業務的內容進行細化。從保險公司來看,要與銀行進行合作,就要實行聯合創新,數據共享。通過銀行與保險公司的交叉往來實現對保險相關產品及保費的監督。同時,銀行和保險公司還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提高對產品的研發力度,盡可能的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