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平
家長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資源,家庭在幼兒良好品質培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構建新型家園共育模式對幼兒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北京市密云區第三幼兒園依據園所整體情況,開展了家園雙培養的探索,通過一系列嘗試,幫助教師、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增強家園協同育兒的效力。
1.完善制度,形成家園共育長效機制
幼兒園進一步完善、更新家園共育工作的各項制度,如家委會制度、家長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家長工作接待制度等,讓制度成為家園共育工作落實的重要保障。在實施的過程中及時進行評估,并總結經驗教訓,對共育方案和實施途徑進行動態調整,建立家園共育的長效機制,促進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例如,在完善家長服務制度方面,積極落實三級家長會,不同階段召開的家長會,做到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園級家長會,在新生家長會上說明幼兒園的工作目標與任務,傳遞相關的政策法規、家長行為規范要求,為家園配合奠定基礎。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在家長和幼兒園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家長全方位地參與幼兒園的發展規劃、教育、保育、招生等各項工作中。
2.開展培訓,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
針對家長在家園共育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家長課堂”進行專題培訓;針對幼兒年齡特點和小幼銜接,開展“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以及“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等培訓活動,提升家長的專業知識水平。開展家長教師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活動,交流分享讀后感受,讓家長轉變觀念。此外,幼兒園還創設家長、教師“雙培養”的大型宣傳版面,向家長宣傳“雙培養”方面的新觀點、新內容、新動向;組織家長開展沙龍研討,交流分享育兒經驗,讓家長引領家長,共同成長。
3.組織多主題活動,激發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開展多主題“半日開放”活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半日活動,學習科學育兒經驗,提高科學育兒水平。如小班的試入園“半日開放”活動,針對新生幼兒和家長的分離焦慮,以半日入園的形式開展活動,將對家長的要求、幼兒培養目標滲透在活動中,讓家長在活動中逐步了解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要求,增強家園配合能力。又如,親子運動會、親子音樂會、新年活動等形式的“半日開放”活動,將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師的藝術教育方法融入到活動中,讓家長在活動中感受科學育兒的有效性,在參與中學習正確的育兒方法。
開展家園互動分享活動,如小班的“我家寶貝初長成”活動,讓家長們分享育兒經驗;中班的“故事續編”活動,家長和孩子共同續編故事;大班的“我的時間我做主”活動,家長和幼兒一起制定活動計劃等。
多形式的主題活動,提高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拉近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