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敏
【摘 要】 勤工助學歷來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所重視,勤工助學活動可以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縱觀歷年的勤工助學活動,并沒有形成規范化、科學化,此項工作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因此,教師要對近些年學校開展的各項勤工助學活動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特別是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小學,一定要將勤工助學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形成一整套的科學體系。
【關鍵詞】 農村;教育;小學生;勤工助學
勤工助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促進德、智、體、美等品德全面發展,增長才干,并通過兼職或假期工作的報酬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
由此可見,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提倡勤工助學是多么重要!
現在的小學生嬌生慣養,生活環境狹小,家庭條件優越,大多數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下成長,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想到別人和集體;在家除了上網玩游戲,什么都不愿意干,更別說從事勞動鍛煉了,真正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王孫”了,大人說一句就耍小性子,他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物質越來越多,小小年紀學會攀比,點讀機、手機、電話手表等消費品,成為許多孩子的日常用品,一個都不能少,他們花錢如流水,一點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大人掙錢的辛苦。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往大里說,肩負著培養教育未來國家棟梁的重任,往小里說,起碼將來能讓自己的學生憑著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一己之技立足社會。這就意味著不僅要注重傳授于學生的各種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品德方面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繼承和發揚傳統,具備優秀的品質是重中之重。
《新形勢下做好農村中小學勤工助學工作的研究》中提到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不但可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勞動者,而且對學生能進行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
針對當前小學階段學生的現狀,我努力嘗試從思想上改變學生的觀念,從日常小事上改變學生的行為,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勤工助學的意義,我做了以下嘗試活動。
1. 開展“我為您洗洗腳吧”活動
讓學生長期堅持,每周至少為長輩洗兩次腳,洗腳后剪指甲,在剪指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看誰做得好。這個活動做一次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下去,為了能讓學生們長期堅持下去,我不定時通過微信了解學生在家做的情況,有的家長告訴我孩子有作業就不讓洗了,我告訴家長:這不是洗一次腳的小問題,而是培養孩子品質的大問題,不能馬虎和遷就。通過持久性的堅持,孩子們的毅力和耐性得到了鍛煉,明白了孝道。
2. 開展“爭做環保小衛士”活動
孩子們平時喝了飲料或礦泉水瓶就隨手一扔,這一扔既污染了環境,又扔掉了孩子們應有的品質,我不失時機地組織勤工助學活動,首先告訴學生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從學生書包、教室做起,把用完的本子、驗算紙、喝過的礦泉水瓶分類收集起來,由班長帶兩個學生賣到學校隔壁的廢品站,學生們拿著廢品換來的錢高興得手舞足蹈,有了第一筆收入,學生們再也不亂扔垃圾了,并且在路上看到別人扔的垃圾也會撿起來,學生們把撿到的可回收垃圾贊起來賣錢,錢由班長保管,我趁機建議用積攢的錢買削筆器、跳繩、圖書。這樣一來,學生們上課不用帶削筆器,減輕了書包的分量,跳繩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生們看著自己賺錢買來的東西,臉上帶著甜甜的笑,用起來也特別愛惜。借此我給每個學生胸前貼上一個“環保小衛士”的標志,鼓勵學生爭第二個、第三個……學生們逐漸懂得了錢來得不易,我借機引導學生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花錢要節省,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通過這一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讓他們知道垃圾不僅可回收利用,也可以變廢為寶,比如易拉罐做筆筒,小洋人的塑料瓶可以做小啞鈴,大可樂瓶我和學生們一起剪成各種樣式用來種花,既美化了教室,又增強了學生們的集體觀念,人人出新招美化教室,增強了學生們的責任感,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逐漸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學生從中養成的品德將會終身受益。
勤工助學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而勤工助學活動的開展恰恰能彌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形成課堂、課外知識的互補。
3. 開展“讓假期生活豐富起來”活動
利用假期,我帶學生們參加一些簡單的社會勞動——去敬老院為爺爺奶奶洗洗腳、剪剪指甲,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梳梳頭,唱個歌,跳個舞;在家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身邊的人做點事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成日記;建議學生結伴去撿廢品賺零花錢,這樣可以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也從中讓學生體會父母賺錢養家的不易,讓他們很快成熟起來增強責任感,學生們也很樂意參加。他們不但可以學到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培養了他們樂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勤工助學活動中,學生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開展勤工助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改進學校的教學觀念,從單純的應試教育過渡到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過渡到實踐知識,勤工助學加強學生德育與社會實踐的聯系,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通過自身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從而讓他們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因此,大力發展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把勤工助學活動開展起來、堅持下去,并將它推向新的階段。為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和造就新一代發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杜曉清. 淺談新形勢下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的創新[J]. 新課程,2007(4).
[2] 周濟. 大力推進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 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周濟部長在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現場會上的講話[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11).
[3] 王思旭,柳靜榮. 開展中小學勤工儉學活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J]. 寧夏教育,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