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秋 楊越
【摘 要】 師生情感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基本人際關系的核心內容,師生情感對學生學習心態、性格發展以及心理壓力的變化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學生心理健康備受關注的當下,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師生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維護并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 師生情感;小學生;心理健康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對小學教師而言,除了教會學生掌握現階段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1. 師生情感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具有直觀的展示性,而是通過各種言語、動作、神情來表現,以下就簡單地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師生情感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師生情感對小學生學習心態的影響
據某項關于心理因素對學習的影響程度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越是喜歡某個學科的教師,并與其擁有良好的師生情感,這門學科的成績往往會很容易提升,反之,學科成績就難以保持正常水平甚至嚴重下降。由此不難看出,學生的智力活動和學習效果與學習心跳有著很直接的聯系,如果師生關系和諧,情感良好,當學生情緒狀態良好,對學習就會有一個積極正向的態度,進而能夠放飛思想,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信,感知自我價值的體現,是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師生情感與學生學習心態的關系也因此形成了良性循環。
(2)師生情感對小學生性格發展的影響
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來分析師生情感對小學生性格發展的影響。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的需求、尊重與自我價值體現的需求,并且只有在基本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才能讓更高層次的需求有足夠的動力去影響行為。在師生情況良好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彼此欣賞與合作,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管理方法就滿足了學生對學習的基本心理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的性格往正向的方向發展。如果師生情感不和諧,教師難免會從情感的角度對學生學習上的基本心理需求表示出漠不關心,彼此之間信任的缺失和情感上的排斥導致學生聽不進教師的話,甚至出現直接違抗教師要求的行為,或者作出一些違反班規校紀的舉動,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的是非觀念變得扭曲,在性格上表現出冷漠、多疑甚至攻擊的特征,極大影響了學生人格的發展。
(3)師生情感對小學生心理壓力變化的影響
對小學生而言,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就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難以解決、對自己造成很大困擾的問題和挫折時,從心理上產生的緊張和不安。但就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心理壓力不僅不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但是長時間過度的心理壓力就會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在民主、寬松的師生關系中,和諧的師生情感能帶給學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學生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盡可能地保持輕松的心情,以便順利化解消極情緒。如果師生情感情況不是很好,具體表現為經常指責、批評學生,大大地挫傷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就很容易由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2. 結語
總而言之,校園的和諧需要班級和諧作為基礎,而班級和諧離不開良好師生情感關系,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除了營造一個積極正向的校園環境,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與學生搭建相互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師生關系,以良好的師生情感為基礎開展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暉,陳靜,郭士英.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J]. 教育,2017(2).
[2] 帕提古麗,阿尤甫. 關注學生內心世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J]. 魅力中國,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