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依托學校“大同健康發展中心”,自主開發學生健康與發展評估系統,通過對學生健康數據進行有效的動態評估和反饋,指導學校整合教育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實踐和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了學校健康教育的質量。
中學生的健康發展分為三個方面——生理學角度、心理學角度和社會學角度。生理學角度的發展指的是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能發展;心理學角度的發展指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的過程;社會學角度的發展指的是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高,即學生與同伴、家庭、社會等融通交流能力的加強及提升。
1.建立“大同健康發展中心”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以“大同文化”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2013年建設完成“大同健康發展中心”。該中心是融體育與健康、生存與發展、生理衛生、心理健康、生涯規劃、隨班就讀特殊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發展中心。中心立足于服務學生、服務教師和服務家長——指導學生增強身心健康、優化綜合素質、開發心理潛能;指導教師緩解職業倦怠、提升職業幸福感;指導家長提供優質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為社會培養“人格高尚、溫文爾雅、功底扎實、有世界眼光和創新思維的人”的目標。
2.開發中學生健康發展評估系統
中學生健康與發展評估系統是學校自主研發的一套可以有效反映學校學生健康發展狀況,并及時將數據和報告反饋給各方(學校領導、職能部門、教師、家長、學生)的系統軟件。此系統針對中學生健康與發展的不同領域,結合有效的測評手段,通過量化的方法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現狀及變化進行評估,從而實現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過程性監測,對解決中學生健康與發展問題和制定學校工作目標及方法提出意見和建議。
此系統包含“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3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每個模塊都由原始測量數據和標準分組成。系統將標準分按照相應權重和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得到每個學生在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方面的得分和等級。在數據端輸出形式上,學生端數據輸出首先是健康發展的評級,然后是具體報告和相應指導建議;教師端數據輸出是“學生健康發展監督報告”,可根據需求查詢個人報告與團體報告。教師根據報告,可隨時監控學生發展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從而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方式,也可對學校、學生及家長提出建議。
3.實施“三大工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學生體質提升工作。在保證學生每天基礎運動量的基礎上,學校依據測評結果,在體育鍛煉時間安排一些力量及柔韌項目,并時刻掌握學生體能情況。對于個別學生,體育教師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以及個別訓練計劃。另外,體育組教師每學期都組織各種班級體育比賽,如籃球賽、足球賽、毽球賽等,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醫務室老師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幫助部分學生制定合理飲食和鍛煉計劃。通過對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監測、及時反饋,可以給教育者提供改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的依據,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工作。通過評估系統的測量功能(引用《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學校建立了學生成長心理檔案。在對心理檔案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心理教師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容涵蓋自我認識、情緒調節、人際溝通、學習方法等。另外,對于評估系統發現的問題,心理教師及時與班主任、家長溝通交流,并根據學生需求開設團體輔導、開展心理講座,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咨詢。
綜合實踐活動。針對評估系統反映出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的問題,學校將提升學生綜合適應能力的重點放在了與人際交往相關的社會適應能力上,并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例如,通過設計小組活動,組織團建、素質拓展等,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知識,在團隊中感受快樂,進而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學會接受不同的思想,提高調節情緒和心態的能力。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學生健康與發展評估系統”的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HB152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