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兵
【摘 要】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在體現教材基本精神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教材,合理加工教材,使教材更具動態化、情趣化、生活化,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教材的使用價值,煥發教材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 教學思路;創新;教材使用
要想靈活使用教材,必須有創新的思路和靈感,要做教學活動的有心人。
一、靈活處理教材,要讓教材具有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
“平均分”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通常的教學設計都是按照動手操作擺小棒體驗平均分的意義后,再進行練習完成書面作業;或者老師通過播放課件演示帶領學生練習,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然而這樣一節數學課下來,卻發現學生對于平均分的意義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在這節課的練習設計中,教師沒有按部就班地按照學完新課后就進行的書面練習,而是設計了生動有趣的數學游戲——“找朋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味的。讓他們在玩中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片段] “平均分”練習的案例:
師:小朋友,你們會唱“找朋友”這首歌嗎?(生齊答:會)下面我們來做這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生:好。
(學生很興奮,躍躍欲試,有的開始唱“找朋友”這首歌)
師(說明游戲的規則):我們要利用剛才學到的平均分的知識來玩這個游戲哦!先請8名小朋友到前面來,大家一起拍手做動作唱“找朋友”的歌曲,唱完歌曲后,老師說“每幾個好朋友分成一組站在一起”,這時,在臺上的小朋友要按老師的要求每幾個同學一組,迅速站好。
師:現在游戲開始。我們一起來唱“找朋友”這首歌。
(學生興致很高,一邊拍手做動作,一邊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臺上的小朋友,每2個好朋友一組站在一起。
(學生迅速按照的老師的要求,每2個好朋友迅速站成一組。)
師:大家看,8名小朋友,每2個一組,分成了幾組?
(生:分成了4組。)
師:你能用這節課學過的知識把3句話說完整嗎?
生:8名小朋友,每2個一組,可以分成4組。
游戲繼續。(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唱)
師:你還想讓他們怎么分?
生:每3個好朋友一組。
師:好,找朋友的游戲繼續,每3個小朋友分成一組。你們看看,出現了什么情況呢?
(全班互動,唱“找朋友”的歌曲)
(學生迅速按要求站好,還有2個學生找不到小組。)
生:現在每3個小朋友一組,分成了2組,還剩下2人。
生:不夠分成3組了,只能分成2組,還剩下2人。
師:還剩下2人。為什么這2個人不能再分一組呢?
生:是3人分一個組的,這2個人不夠分一組,所以不能再分了,只能剩下來了。
師:哦,原來在進行平均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怎么樣?
生:要分到不能再分了為止。
師:這8個小朋友還可以怎么分呢?
游戲繼續。(可以在小組進行,甚至全班學生都可以參加)學生的興致高漲。
學生們在一片歡樂中結束了這節課。
在這個好玩的數學課中,學生們既快樂的做了游戲,又進一步了解數學平均分的概念,他們在課堂中玩得開心,學得快樂。
二、用心研究學情,讓知識形成在活動中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氨纫槐取笔潜睅煷蟀嫒昙壪聝浴敖y計與可能性”的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某小組有5名男生、4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分別給出了男生和女生每個人在相同時間投中的情況統計圖,
問題是要學生研究男生隊和女生隊的實力誰強些。實際是就是求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數。根據三年級的學生情況,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是很喜歡和老師一起玩游戲,于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
師:大家說是玩好還是上課好?(生齊答:上課好)我知道學生說的是言不由衷。
師:這節課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玩玩,好不好?(生:好!)學生表現欲望高漲,氣氛特別好。
師:老師想開展一次拍球比賽。規則是這樣的,把全班分為甲乙兩個組,在5秒鐘內看哪個隊獲勝。這時同學們非常喜歡。
師:我們全班同學這么多,要是每個人都來拍,你們說能行嗎?(多數同學說不行,因為人多,一節課都只夠拍球了)那誰幫老師想想主意?(有的同學說選代表)
師:這樣吧,每個組推選3個實力最強的代表,我們來進行一下比賽。
師:老師來當裁判,計時開始。同學特別認真地拍球了。
結果甲隊的總個數為8+11+13=32(個)
乙隊的總個數為7+12+9=28(個)
師:我宣布,甲隊勝利!甲隊同學歡呼。乙隊同學很沮喪。
師:老師有個請求,同學們會答應嗎?同學們都說答應。
師:老師也想拍球,你們說可以嗎?(生答:可以)老師想加入乙隊,乙隊同學歡呼。
師:我請一個同學計時,也是5秒,計時開始。
新的結果:甲隊為8+11+13=32(個)乙隊為7+12+9+12=40(個)
師:我宣布,乙隊勝利!乙隊同學歡呼。
老師,我覺得不公平!這時甲隊同學“憤憤不平”了,對老師第二次宣布的結果提出了很多意見。其中有幾位同學都覺得應該比較平均數才公平。
師:第一次是人數相等,我們可以用總數來進行比較勝負,是吧?但第二次人數不相等了,我們還能用總數來決定勝負嗎?(生答:不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在人數不相等的時候進行比較的,那我們怎么比較才公平呢?剛才有人說要用平均數來比才公平,那誰能告訴我,怎么才能求出剛才兩個隊的平均數呢?
這時,同學們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求平均數的思考之中了。
三、把握學生標高,內容呈現要有思考性
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文具店》教學,學生認識了小數乘法的意義并能進行簡單小數乘法之后,出示一組練習題:
填空
0.5+0.5+0.5=( )×( )=( )
0.6×5=( )+( )+( )+( )+( )=( )
0.3+0.3+0.6=( )
( )+( )+( )=( )×( )
第1、2小題是基礎練習,學生很容易做,第3小題在前面的基礎上就有了一定難度,學生需要動一下腦筋才能完成,但這題的思維學生會覺得很很趣,第4題是一個開放性的思維題,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可以填寫很多答案,但填寫的創意的答案還是需要認真動動腦筋的,這樣適應了不同層面和不同需求的學生需要,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會始終處于亢奮狀態。
數學本身,有無窮的美妙。這要靠我們去鉆研,去挖掘。“至于運用之妙,那只好存乎其人了!但習慣思考聯想的人一定會走得深些遠些;沒有思考的聯想的人,雖然讀破萬卷書,依然看不到書外的問題?!保ㄈA羅庚語)愿我們都去做時時、處處探求教藝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1] 孫兆輝. 數學教材四維度的研讀[J].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2018(3).
[2] 黃麗清. 如何用好數學教材[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1).
[3] 和小軍,毋翠玲. 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與教學研究[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