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肖娜
動起來的課堂轉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
1.動手操作,建立模型,理解算理
動手操作具有直觀演示的特點,是幫助學生感知并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會算很容易,而理解“為什么這樣算”是難事。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操作,能將抽象的算理形象地展現出來,為算法的構建提供原型的支撐,對學生理解算理、構建算法、發展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動手“做”數學中,學生通過操作、演示、實踐,主動、自然地建構知識,促進理解。教師從中讀取學生的思維路徑,從而有效地引導方向和糾正錯誤。例如,三年級上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48÷3》一課,在學生根據情境列出算式后,教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演示分小棒的過程,學生通過分小棒展示思維過程,而教師則通過創造合理的學具,給學生制造認知沖突,讓他們體會拆開整捆小棒的必要性。
2.依托繪本,動作感知,降低學習難度
數學繪本的內容大都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情境,如質量、價格、時間等,而且繪本圖文并茂,色彩鮮亮,可以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同時,可以利用其形象直觀、豐富有趣的圖片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例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內容時,選取《勇敢向前沖》這一繪本貫穿整堂課。讓學生通過故事,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平移與旋轉的本質,在類比感知中深化對平移與旋轉的認識。“靜觀”與“動操”結合,通過“靜觀”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知其運動特點;通過肢體動作,讓學生把對平移與旋轉的整體感知用身體表達出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感知和認識。
3.數形結合,建立表象,理解本質特征
數與形是數學中基本的研究內容,數與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轉換。在數學學習中,數形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抽象直觀化處理,而畫畫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引發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當學生通過研究幾組相等的算式初步發現規律后,為了證明規律的可行性,引導學生借助“圖”(點子圖)來驗證這個規律。請學生將畫出的“圖”和“理”結合起來解釋,學生在這種直觀的數形結合的表現形式中很快就抓住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質。
在動起來的過程中,學生遷移舊知,自然地將新知納入已有認知結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真學習的過程,是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更是促進學生深刻抓住知識本質的過程。
本文系《依托“積極語言”改變“太陽村”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BB151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