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虎
2017年寒假,我認真閱讀了《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顧明遠教育漫談》一書。顧老在書中剖析了現在中國教育及教育問題產生的復雜背景,探索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耄耋之年的顧老對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認識、對未來教育發展方向的把握和指引、對中國教育的深厚情懷、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逐一直深深影響并感動著我。我覺得用黃胄的“英雄老去心猶壯,獨立蒼茫有所思”來形容顧老,最為貼切。
1.正視教育問題
顧老帶著對中國教育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開篇就問:中國教育怎么啦?這也是國人之問,振聾發聵!他立場鮮明地提出:教育問題的根子不只在教育,主要在社會。
書中列舉了中國教育問題存在的九大社會病源:“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傳統,重學術輕技術的傳統思想,攀比文化,社會用人制度的學歷主義,評價考試制度的指揮棒,把升學率當成地方政府的政績,社會誠信的缺失,教育培訓機構與教輔材料的推波助瀾,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教育生態環境等。這些“社會病源”影響著教育。要改善中國的教育,就要給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優質的生態環境。
顧老在書中也不回避教育自身的問題,他向我們例數了教育本身存在的六個弊端和失誤,如過于強調教育的社會功能,沒有樹立人人都能成才、培養多樣化人才的人才觀,輕視職業教育的制度設計,學校發展不平衡,缺失正確的評價制度,人才培養模式傳統陳舊等。
2.錘煉教育思想
全書上下激情澎湃、思想流動,滲透著顧老深邃的教育思想。比如,教育觀念要現代化,關注師生終身成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學生成長在活動中。再如,他為素質教育正名,提出教書育人在細微處,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論證了“教育的發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創新,教育的創新在于學習”等,這些都是現代教育思想的精華。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所學校,都要有指導自身工作、前行的思想和信念。我們一直在思考適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顧老的書給我很大的啟發。今年寒假開學,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學校確定把“為師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努力構建和諧、幸福的生態校園”作為辦學思想,把培養“基礎扎實,身心健康,學有特長,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學生”作為育人目標。
3.培育教育情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顧老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顧老說:“愛,潤于教師之心;愛,潤于教師之語;愛,潤于教師之行。”好老師的一個標志就是要有自己“愛”的堅守,無論是面對調皮的學生、蠻橫不講理的家長,還是不理解的領導,都要能守住本心,做好自己,坐看云起云落,波瀾不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都是源于對教育濃濃的情懷和對學生深深的喜愛。
教師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學校工作要把教師的專業發展當成第一要務,讓每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積極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為教師提供鍛煉的平臺。
4.尊重學生主體
“給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顧老的學生觀。他還告訴我們如何去實現這個目標,那就是學習要從興趣出發、從活動入手,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把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充分利用大自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模式,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快樂學習、自主學習。在顧老的啟發下,今年,我結合學校實際,認真謀劃了學校新學期工作計劃,尤其是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上下大力度。
教育改革之路不會是一馬平川,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懷揣教育夢想,牢記教育使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起去鑄就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夢。
擷英
韓云慶(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學)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受到了許多思想上的教益,也經歷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作為中國教育界、教育學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學者,顧明遠教授在字里行間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于兒童福祉的深切關愛,對廣大校長和教師的無限信任以及對于祖國和人民教育事業的深厚責任。
賀宇良(河北省保定市美術中學)
作為當代教育人,應該以顧明遠先生為榜樣,努力做最好的教育。首先,要認清教育本質是“立德樹人”。我們的教育不是陪精英讀書,而是人人成才、多樣化成才。
公玉芬(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學英華實驗校區)
英華學校從一件一件的小事中尋找教育契機,講好英華故事。我們發掘每一個感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義,以此來激發學生向善的內動力。這正是顧明遠先生“教書育人就在細微處”理念很好的體現。
王聰學(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第二中學)
讀完這本書,感覺生命活力再次被喚醒。“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讀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這既是顧老教育思想的精煉總結,也是指導我們辦好學校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