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一、 農超對接的概念簡述
“農超對接”,是指農戶與大型連鎖超市、菜市場、便民店直接對接,通過簽訂鮮活農產品供應協議,組建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冷鏈運輸系統、質量檢驗、檢疫系統和品牌識別系統,直接向超市供應優質、鮮活農產品的新型農產品供應模式。
“農超對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農民和合作社生產上的盲目性,穩定了農產品銷售的渠道和價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在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還減少了農產品的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促進了市場供需的均衡;另一方面,通過從農戶和合作社那里直接采購農產品,從而降低了超市的采購成本和農產品價格,促進超市農產品供應的差異化和多樣化,在提高超市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新鮮、安全、多樣、實惠的農產品。所以,“農超對接”模式是一種可以為農戶、商家、消費者三方同時帶來益處的農產品供應模式。
雖然“農超對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超市采購農產品的成本,促進了農產品供應的多樣化,能夠有效克服傳統的農產品供應模式下產品質量控制難的問題,但是,由于對商家對農產品生產上的控制力不夠以及物流配送不穩定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以及商家為了提高超市自身生鮮品牌競爭力和社會效益的追求,“農超對接”中農產品的安全問題仍然是商家,消費者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二、農超對接中農產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
1、缺乏對于農產品生產和配送的參與和控制力度造成了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農超對接”使得商家可以從生產地直接采購鮮活的農產品,但是由于商家對于農產品生產的方式很少予以關注,對于農戶所使用的種子、土地、水源、肥料、飼料、工具等生產資料幾乎沒有規定和有效地控制,造成了農戶在生產的時候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安全性便很難保障。
2、供應鏈的不穩定降低了農產品的安全性
雖然農戶與商家簽訂了供應協議,但是由于農民的合同意識薄弱,以及商家盲目壓低價格等行為,造成了農產品供應鏈相對比較薄弱,農民對于商家要求的質量問題無法形成有效的責任內核,產品的安全性就很難提上日程。
3、 供應雙方信息和質量標準不對稱使得產品安全性難以保證
雖然商家會與比較專業和規?;霓r業合作社進行對接,但一部分還是與生產經營較為分散的農戶進行合作,農戶對于農產品信息與質量的標準無法與商家進行看齊,仍然會出現跟風生產,低質生產的現象,致使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頻發
4、物流配送的缺陷和不穩定性帶來了農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
“農超對接”需要強大的物流為支撐,但是由于農戶及合作社對于物流配送基建的能力缺乏,有時候不得不依賴第三方物流,不僅造成了農產品配送環節的增多,更使得在配送期間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頻次大大增加。
5、對農產品檢驗環節的不足無法構成對農產品安全性的絕對保證
對于農產品檢驗的環節比較少,往往只在進入商家倉庫之前進行細致的檢驗,缺乏對生產環節和中間環節的質量檢驗,從而增加了商家和農戶的損失成本,更無法對產品的安全性構成絕對保證。
三、保證農超對接中農產品安全性的措施
1、開展合作農場和種植基地模式
此種模式下超市不再是被動地采購農戶已種植的農產品,而是向上游進行延伸,采用訂單式采購,積極參與到農產品生產種植中去,對于農產品種子的種類、質量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生產方式都要進行一定的控制。從而從源頭上杜絕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2、建立農產品信息共享平臺,提高農民的市場意識和質量意識
商家要建立多種信息共享平臺與傳輸渠道將農產品的供需信息和超市對于農產品的質量控制信息和標準定期傳導給農民,增強農民生產的市場性和對于質量的約束性,避免盲目和低質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轉化率。
3、扶持建設農業合作社和有實力的農業生產基地,維持供應鏈的專業性
商家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于規模大,實力強的農業合作社和農業生產基地的扶持力度和合作力度,促進合作社和生產基地生產的多樣化、專業化和高質量,不僅進一步縮減了商家的采購環節和采購成本,還為農產品的高質量和低價格提供了專業化條件。
4、穩定物流渠道,建立物流期間質量保證體系
如果條件允許,通過與合作社進行合作,組建一定的物流采購和配送渠道,從而加大對于配送環節中農產品質量的控制,或者與第三方物流簽訂誠信協議,維持穩定的物流配送關系,并建立與物流公司之間的質量保障體系,規定在運輸途中溫度或濕度等因素不穩定造成損耗都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以此來確保產品的質量。
5、延伸農產品檢驗環節
增加對于農產品生產環境和生產資源的質量檢驗環節、農產品成熟后的質量驗收環節、配送前和配送后的質量驗收環節,以及入庫和出庫的質量檢驗環節,并建立質量責任協議,明確質量責任。以此層層把關,把農產品安全性問題步步排除在超市貨架之外。
(作者單位:112518 遼寧省昌圖縣古榆樹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