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愛華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 江蘇省無錫市 214151
在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推進和改進政策的倡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加速步入高速成長期,與之相對應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檢測及維修技術人才短缺現象越來越嚴重,各類院校為順應企業和市場的需求,都開始成立相關的新能源汽車培訓人才的基地,所以說這些年關于新能源汽車建立的實訓場所的硬件設施建設初見成效,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實訓室,包括“電動汽車的維護與保養”實訓室、“電池及管理系統的檢測與維修”實訓室、“電機及控制系統的檢測及維修”實訓室等,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相對滯后,而另一方面現代企業的用人標準越來越嚴苛,要求學生不僅“會技能”,還必須“有素養”。企業在選擇員工時開始關注學生是否具備熱愛自己的崗業、能夠具備團隊協作精神、是否足夠誠信和是否具備創新精神等方面。要實現培養與就業的“無縫對接”,必須進行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加強對學生誠實、愛崗等方面的素質的培訓,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進行培訓,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嚴謹作風、職業操守為目的的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文化建設。
新能源汽車的實訓場是汽車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實踐的關鍵性場所。通過實訓基地的建立能夠幫助學生專業技能的發展,對于理論的知識進行鞏固,有效的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進行結合。因此可以說在市場引領下建立起來的實訓基地是對汽車專業教學的有力的補充,也是保證學生今后順利的步入到該行業中的關鍵。那么對于新能源實訓基地的建設來說,不僅僅要有一套先進的教學模式和防范,同時要順應市場的需求對于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所以說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在市場的引領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從高職院校的教學需求出發考慮,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完全符合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需求的。
縱觀當前汽車維修檢測設備的發展我們發現,近些年來該設備在市場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而這其中小修的工具發展最為迅速,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已經占據了整個市場。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一些設備的創新都給我們目前的汽車實訓基地的建設指明了道路,幫助它們的發展。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和各個企業之間進行交流,為基地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幫助了學生通過底資金引入設備。極有利的促進了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訓基地文化建設應結合新能源汽車行業特點,吸納和融入職業要素,使職業特質滲透到整個專業教育過程中,即既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端正學生的職業觀念,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因此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核心是要處理好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業文化、專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最終落腳在培養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協調發展的合格新能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物質文化建設是指硬件設施的建設,包括教學設備、檢測儀器、標牌等。實訓基地物質文化建設必須緊跟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方向,在我們的教學中所使用的一些設備和工具必須要符合目前市場中流行的車型的需求,同時在汽車維修中也要和相關的企業的發展保持一致或者是有所突破。營造盡可能真實的職業氛圍,學校應該進行不定期的車輛保養得工作,對于校內教職工的車輛同樣做好維修和保養的工作,讓學生能夠接受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同時利用實訓基地內的宣傳牌等一些文化基礎設施,向學生展示行業發展前沿、最新科技動態等,將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文化吸納進實訓基地的物質文化建設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訓基地應根據辦學定位、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側重點需求的不同來設立實訓室,實訓室功能不同,對應的文化氛圍也不同,主要通過實訓室張貼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實訓守則的等形式來體現。例如,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室除了規定的安全操作流程外,還設置“6S”日常管理制度的具體內容;新能源汽車檢測實訓室則依據行業檢測標準的要求,規定了相應檢測儀器的操作要求。根據專業要求設置的實訓室,重點通過相應的制度文化形成對學生的行為要求,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學習技能,灌輸對應的操作規范及安全流程。實訓基地的物質文化建設須以專業文化為導向,這樣才能做到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相銜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精神文化建設包括職業觀念、職業素質、職業道德等職業綜合能力的建設等。行業文化則體現了社會對學生的職業要求。在實訓基地精神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行業文化的本質要求融入進來,幫助學生盡快確立行業價值認同感、歸屬感,培養學生行業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以的標準,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一方面可以采用企業標準培養學生的嚴謹作風、團隊精神;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在教授技能過程中的職業形象、工作作風、行為禮儀等方面為學生做示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通過熏陶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念與規范。
專業文化作為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深地烙上了校園特色文化的印記,形成之后,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專業的氛圍和學校的專業的教學能力提升。融入專業文化是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文化的靈魂,是引領新能源汽車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高校要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取向和人才培養理念,打造既符合行業需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實訓基地精神文化。
新能源汽車作為履行“低碳節能、保護環境”政策的主要方式,同時是培養主動地創新和提升汽車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的重要辦法,它既有跟傳統汽車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關鍵是要提煉出符合新能源汽車行業特征的價值內涵,可以概括為“踏實嚴謹、挑戰創新”,具體表現在:一是踏實的學習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工藝加工、經營管理以及售后服務方面,都需要本專業人才具有踏實的學習品質,嚴謹立于心的工作作風。二是接受挑戰,敢于創新。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難題攻關上,挑戰無處不在,需要勇氣、智慧、耐力、魄力,敢于創新,不斷磨練自我,職業精神在職業人的不斷探索中逐漸成就。
教師隊伍質量是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基礎,教師除了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外,還須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指導學生調整好心態,讓學生具有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此外,教師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專業精神對學生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師作為實訓基地精神文化與專業文化的踐行者,打造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的教師隊伍十分重要,一方面應安排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強化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另一方面聘請企業優秀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兼職或客座教授,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的精髓引入課堂,時刻滲透職業認知、職業情感的教育,有效避免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的脫節。從另一角度來看,實訓基地文化建設也是教師師德培養和提升的過程。
進入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環境,得到機械設備和工藝流程支撐,得到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在真實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學以致用,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同時學生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企業文化、質量管理、品牌塑造理念等,這對于培養學生嚴明的組織紀律,良好的團隊精神、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講究實效的工作理念具有重要意義。有效解決了學生步入社會后不能適應企業文化的尷尬局面,真正實現全方位零距離上崗。通過校企對接,讓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逐步鍛造出體現專業建設特點的實訓基地文化內涵。
關于建設新能源汽車的培訓陣地是一項開放的、整體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它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更是職業價值觀的樹立和培養。最終目的是學生通過在實訓基地的學習,成為“會技能、有素養”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