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茜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信用合作聯社
前言:消費信貸指的是以個人名義申請,并向個人發放的消費貸款,包括助學、購房、購車、日常消費等貸款。從我國短期經濟增長方面來看,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遠遠小于建設投資、進出口的經濟拉動作用,但長期來看消費信貸會對社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針對消費信貸、經濟發展的關聯關系,分析消費信貸對國民經濟增長的雙向影響。
現階段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經濟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的重要增長點。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報告》得出,近年來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強勁,截止到2017年我國信用卡貸款額增至5.6萬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交易額由2010年的60億元增至4367億元。房地產、汽車、教育、電子商務、旅游等市場,為消費信貸支出的重要方向。當前我國消費信貸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80萬億元,占整個GDP比重的12.32%,住房消費信貸在消費信貸額中的占比超過80%。而且國際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亞洲藍皮書》支出,中國消費信貸在2020年將占居民消費總數額的40 %。因此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還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消費信貸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但另一方面,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消費信貸,已經占到GDP比重的40%以上,消費信貸數額也遠遠高于我國。從城鄉居民消費觀念、居民儲蓄金額、消費信貸余額等來看,我國城鄉居民消費觀念仍然過于保守,大多數居民會將閑置資金進行儲蓄,而不是用于日常的消費。消費信貸余額與居民儲蓄金額之間的比率較低,信貸消費在國民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小,所以發展消費信貸仍舊需要通過相應政策的支持,來刺激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
(一)消費信貸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我國貨幣市場中消費信貸數額的不斷擴大,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正向的影響。首先消費信貸的快速發展,會使經濟活動中的流動性資金逐漸增加,企業或個人可以從外部獲得更多的支配資金,從而有效推動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其次,消費信貸金額的增加,能夠降低中央銀行儲備的超額準備金,居民在消費過程中的貨幣使用自由度變大,經濟活動的乘數效應也會得到擴大。最后,消費信貸在物價水平發生波動的情況下,可以對消費者的支出預算進行理性調整,通過改變原有消費模式的提前消費,來最大程度實現資金的充分利用,以此推動社會經濟、居民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
(二)消費信貸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負向影響。消費信貸作為一種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其不僅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也會由于消費信貸的過度膨脹而造成負面影響。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火熱,居民消費信貸支出也主要轉向房產消費,房地產經濟貨幣供應的快速增加,從長遠來看會使得經濟結構的發展失衡,并導致金融危機風險的增加。同時,消費信貸在家庭消費支出中的快速增長,容易使得消費者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特別在國民整體負債率出現過快增長的情況下,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會面臨嚴重困難,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顯現。
(一)完善消費信貸發展的金融環境。消費信貸是針對高、中、低等不同收入群體的經濟活動,因此完善消費信貸發展的金融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現階段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較大,商業銀行要針對不同群體的消費觀念、收入情況,推出適合居民需求的消費信貸業務。對于那些消費需求高、收入較高的群體,可以讓其提供相應價值的擔保物,并幫助這一群體辦理高數額的消費信貸業務。另一方面,國家要采取優惠的消費信貸政策,為低收入水平居民提供信貸服務,緩解其日常生活中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因此優化消費信貸的整體結構,構建適合消費信貸發展的金融環境,能夠有效調整不同群體消費信貸的不均衡問題,并實現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效用。
(二)強化消費信貸的信用體系建設與宏觀調控。宏觀經濟發展中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信用體系的建設,以及消費對經濟發展宏觀調控問題。所以當前政府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建立適用于全民的信用體系,對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狀況、信用等級等進行評定,回絕或拉黑失信群體的消費請求;此外,政府要以及相應的法律條款,發揮中央銀行的貨幣調控職能,對房地產、教育、醫療、養老等消費信貸支出進行調控,以有效避免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因此通過居民消費信貸信用體系的構建,以及房地產、醫療、教育等大額消費信貸控制,可以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結語:我國經濟增長對消費信貸的依存度不高,但隨著信用卡貸款、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興起,消費信貸在GDP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長。因此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國政府應構建良好的消費信貸發展環境,出臺相應的消費信貸宏觀調控政策,做好消費信貸信用體系的建設。同時針對消費信貸支出的金融風險問題,需要制定正確的消費信貸發展戰略,以促進中國內需經濟、出口經濟的齊頭并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