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 盧文珺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高職高專學校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高職高專教育通過數十載發展,已經成為教育體系中重要一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面向一線行業的高技術技能人才。然而,在實際中,高職高專院校往往都是由過去的中職中專校升格組建的,所以“雙師型”師資建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教師結構不合理、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極大地制約和阻礙了高職高專教育的穩健發展。因此,加大高職高專學校“雙師型”教師能力提升,提高“雙師型”教師綜合素質,對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乃至推進高職高專教育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科學解釋。早在2002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比較恰當地詮釋了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老師的內涵。目前比較公認的“雙師型”教師標準為(有下列條件之一即可):在基層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等一線,實際從事本專業實踐經歷在兩年以上,能教學專業實踐,具備中級或及以上教師職稱;既有講師及以上教師職稱,同時具有本專業實際實踐經歷的中級及以上專業職稱。
目前,在“雙師型”老師培養方面,雖然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相對短暫,因此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通過對某高職高專學校的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得知,其中78.23%的老師覺得“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培養力度不夠、難度較大、培養途徑太少、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雙師型”教師中,80.13%的教師只能參加國家或者本省組織的“雙師型”師資建設培訓班,但是只有33.65%的教師參加本校自己組織的培訓、21.18%能夠參與崗位實踐、7.82%能進行產學研合作、24.54%可參與校企合作、0.12%可以參與科研和應用技術開發。由此看出,“雙師型”師資建設培訓班是“雙師型”教師培育的主要途徑,其它如產學研合作等實踐機會欠缺,這充分說明了“雙師型”教師在培養渠道方面的單一和匱乏。
在人才的引進方面,由于學校的門檻、待遇等問題,很多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不能或者不愿意來學校就職。在人才的培養方面,高職高專院校往往存在教學任務繁重,師資短缺、相應經費不足等問題,致使老師無法去企業進修。
經濟的迅猛發展和高科技的日新月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終身學習已然成為時代要求。相比傳統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高專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實驗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些都對教師原有知識架構有著較大的沖擊。相當比例的高職高專院校由于領導不夠重視、資金緊缺等問題,致使教師知識更新不及時,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師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質量較低等問題。
目前,高職高專學校加大了“雙師型”師資建設,認識到教師隊伍建設高低是辦學水平關鍵所在,以致采取各種措施壯大師資隊伍,但遠遠跟不上職業教育的發展。從事高職高專教育的骨干教師,往往在專業方面有所建樹。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具有一技之長的教師選擇了從商之路,從而使教師隊伍渙散,人員流動頻繁。人才引進困難也是造成雙師素質老師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比例較低原因之一。
新進教師大都是應屆本科或研究生,往往在實踐鍛煉環節方面缺乏,存在操作不熟練,技能還不強的實踐問題;同時,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應用,部分原有“雙師型”老師,往往不能及時接受和消化新科技手段;在動手操作方面,可能會因年齡和知識結構方面的限制,會明顯地由強變弱。
1.拓寬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教師培訓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可以使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快速成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老師。因此,新教師入職就職培訓、骨干教師能力提升進修、校內專家培訓、產學研結合等途徑,都是進行“雙師型”老師培養培育的重要方法和內容。
2.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
從學校實際和專業背景出發,高職高專學校制定切實可行雙師教師認定辦法和相應職稱評審制度,制定相對合理的激勵措施或者機制體制,給“雙師型”教師營造相對寬松舒適的學習環境和工作氛圍,并提供相應的進修培訓機會,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兼職教師的實踐技能、技術和經驗是很多校內專任教師無法比擬的。因此,高職高專學校應該認識到兼職教師作為重要師資力量的重要性。主動深入行業企業當中去,可聘請理論水平高、技術技能強的專門技術人員來校任課任職,同時,通過制定和實施兼職教師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等措施,以此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1.注重職業生涯規劃
教師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了解高職高專學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明確自己職業生涯發展過程,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通過制定自己的學歷提升計劃、職業實踐技能計劃等促進自身專業水平提高的職業發展規劃,合理處理自己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壓力,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業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2.努力提升專業化水平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專業化。教師專業化,它的含義定義為:在老師整個職業教育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和專門訓練,循序漸進,不斷取得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積累與提升,在教育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最終全面發展為教育專業工作者。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老師應加強自身對教師專業化的理解,通過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最終成長為優秀的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
高職高專學校“雙師型”師資建設是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學校提升辦學實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需要學校極度重視,切實為培養“雙師型”教師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從而通過政府、社會、學校及教師自身等一致努力,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準,以期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