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玉豐 衡水第一中學
煤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的煤炭儲存量在世界前列,但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無節制的開采,將會很快面臨煤炭資源枯竭。中國已經開始從粗放型經濟逐步過渡為集約型經濟,但是一些小型企業未來降低生產成本,不加節制的開次煤炭資源,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成為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阻力因素。
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發展比較坎坷,中間經歷一些錯誤的思想路線引導,導致資源浪費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可持續發展被提上日程,在不危害環境的前提下,用同樣的資源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是我們經濟建設研究的新課題。
(一)煤炭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煤炭龐大的儲存量,使得經濟穩步快速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結構中,煤炭的能源消耗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能源消耗。從煤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煤炭的儲存量來看,煤炭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但是能源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二)煤炭的消耗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經濟的發展需要能源消耗作為支撐,經濟發展基本與能源消耗成正比關系,尤其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公民經濟持續增長,隨之帶來的是更多的能源消耗。隨著交通道路的發展已經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像汽車能重工業發展越來越快,煤炭的消耗速度甚至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三)實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經濟方式是粗放型經濟,以高度消耗換來經濟發展,目前狀況不容樂觀。2003-2007年,這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與煤炭消耗基本都在百分之十二。以這個速度可以判斷,到2020年,中國煤炭消耗將達到50億噸。煤的過度開發會引起生態破壞,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地下過度開采會造成礦難多發,如果沒有相應的措施出臺,資源枯竭,將直接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是煤炭行業的當務之急。
目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沒有響應措施,煤炭枯竭將會提前。我們在利用煤炭資源的同時,工業生產所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將是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
(一)煤炭資源政策難以貫徹執行。中國自認識到環境問題之后,就開始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煤炭產業比較大,里面涉及的利益鏈比較復雜,以至于政策不能真正執行。這些利益鏈相互聯系,相互牽制,一些部門對煤炭企業監管力度不夠,很多企業存在生產隱患。煤炭產業事關國家命脈,煤炭產業的發展對國家整體經濟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國家應嚴肅整頓煤炭產業,完善法律法規,健全國家監管力度。對于違法行為應嚴肅處理。
(二)煤炭資源利用率比較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意味著煤炭的利用率將直接影響煤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煤炭儲量比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僅有一百多噸,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技術的限制,中國煤炭的利用率僅達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開采三噸才能利用一噸,再加上一些小企業過度注重煤炭質量,浪費比較嚴重,或者直接銷售,沒有進行深加工,僅作為原材料進行廉價銷售。包括產業結構不合理,也是造成煤炭利用率低的一大因素。在經營方式上,由于過度追求利潤無法做到深層加工,導致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嚴重,另一方面也會加速開采力度,使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大難題。
(三)煤炭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很多煤炭企業為了降低開采成本,招用不專業的開采工人,導致開采技術偏低,而且不利于管理,缺乏法律意識。在開采過程中,由于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盲目開采,沒有合理的計劃,遇到問題時不能排解,開采過程中事故率高。這些利用人員生命和破幻生態環境換來的經濟增長嚴重阻礙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煤炭開采量占世界的35%,但是事故率卻是全世界的80%。煤炭開采企業做不到把生命安全放到首位,安全教育和設施設備質量得不到保障,也是制約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新時期下煤炭可持續發展有以下幾點戰略措施:
(一)國際加強對煤炭業的宏觀調控。煤炭行業實現集團化,國家加強對煤炭業的宏觀調控,保證煤炭行業與國家經濟協調發展,綜合考慮集團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宏觀調控南北資源不均現狀,取締不合法小企業,并對煤炭業進行整頓,使煤炭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合理開發,提高煤炭業的開采設施設備,提高安全生產能力。樹立循環發展理念,保證在按照標準生產的同時,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提高煤炭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作為企業管理人員必須注重企業安全問題,并不斷強調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整個團隊的綜合素質。企業要先長久發展,必須提高技術水平,在開采和加工方面進行優化設施設備。推進技術創新,運用法律手段保證開采和管理順利進行,實現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
結語:中國是煤炭大國,但是煤炭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加強對煤炭產業的有效管理,阻止中國煤炭業走向枯竭。改變傳統觀念,利用先進技術,確保開采質量和提高安全,保證煤炭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