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嘉蕊 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影響下,不少城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漸穩定增長,促使他們進入到了小康狀態,這使得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隨之提升,促使房價呈現為持續增長態勢,人們總是習慣總結過去房價變遷中的規律對未來房價走勢進行預測。但就當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未來五年房價走勢又會如何呢?時過境遷,我仍然非常看好全國未來五年的房價整體走勢[1]。在近年來,中國房價不僅未跌反而持續大幅度增長,這就使得國民的購房成本因此升高,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增長了一倍有余,讓我們通過供應和需求分析,對未來五年中國房價的走勢進行分析。
就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應的情況來看,其主要表現出以下幾點:
1.政府針對土地方面的政策并未做較大改動,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土地,保持房價的不上漲,與當前政府的利益相符合。
2.房地產所需要的各種建造材料、人工成本呈現為逐年遞增,這使得房地產的建造成本因此增加。
3.針對企業管理的費用以及各項稅金呈現出明顯增加態勢。
4.調控措施的力度的不斷增加,使得新房的供應量得到了控制。當前全國各個地方商品用品,尤其是在北京深圳等地區,其商品房的用地比例有了明顯的縮減,大約只有1/4的比例,絕大部分均屬于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等。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能夠在市面上流通的新房數量會有明顯的縮減,最快明年這種矛盾就隨之浮現。
5.當前政府積極推廣住戶、共有產權房以及政府共有產權,簡單來說,就是將政府視為了房東,而價格則與市場價格相掛鉤。一旦出現房價下跌問題,那政府以及住戶的利益必然會同時受損;能夠保證價格呈現為持續增長,更加符合雙方更多利益需求。
1.中國正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動二胎政策,未來對新房的需求量也必然會因此表現為明顯的持續增長。
2.隨著居民對住房條件要求的不斷增長,結合國際相關經驗來看,當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范圍內時,其人均住房的面積卻不足30平方米時,房產的需求必然會進入到一個旺盛的階段;當人均住房面積在30平方米-50平方米范圍內,需求也必然會逐漸趨向于平穩。截至目前為止,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為23平方米,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十年時間里,人均住宅的面積必然會不斷增長。
3.相較于國際水平來看,我國的城市化率相對較低,這使得我國房地產市場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必然會導致新房供應矛盾日漸加劇。例如: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其城市化率均在75%以上,美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而部分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基本上實現了50%的覆蓋率,而我國城市化率卻只有40%左右,為此,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房地產也必然會保持著持續遞增。
4.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本身有著較大的城市資源,包括了工作、醫療和教育,這些對年輕群體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當下在填報志愿時,越來越多的老師紛紛鼓勵大家盡量選擇一線、二線城市,這使得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群體涌入到一線、二線城市,而這批學生在畢業后,隨著就業對住房的需求量因此不斷增加,而一線二線城市的房價在全國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風向標。
5.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房地產投資仍然是廣大老百姓相對來說更為安全,且有著較高收益的投資方式,民間熱錢暗流涌動,一旦政府針對房地產調控措施出現松動,那么房價必然會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報復性增長。
6.美元現已經進入到了加息周期,人民幣也必然會面臨著更大的貶值壓力,導致房價出現不可避免的增長。
未來5年時間里,房地產將表現出去投機化,房地產價格也必然會逐漸回歸到“居住屬性”,特別是一線與二線城市,房價必然會隨著調控的限售與限購,致使成交量迅速進入封凍狀態,表現出有所下滑。但與之相反,三線、四線城市的房價將迎來發展的春天,非常容易出現大漲大跌問題。
不少人表示,中國未來的房價只會出現持續上漲,而不會出現下跌問題,但任何事物都不會有絕對,一旦脫離了廣大群眾的購買力,那么房價也將逐漸回歸到居住屬性,同時在投機炒房的逐漸退出之后,地方收入必將成為未來房價的重要參考標準[2]。
首先,房地產稅的增收政策逐步完善,并將在全國范圍內執行。目前,不動產已經實現了全國聯網登記,房地產稅在二、三年時間內必然會落實,這樣一來,擁有兩套以上房的居民必然會交付相應的房產稅,使得囤房者的成本增加。
其次,國家正在逐步完善房地產方面的長效機制,以及加強對租房市場的全面整治,未來必然會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青睞于租房居住,而不在是購房。而目前,各個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始終居高不下,住房市場的供大于求問題嚴重。
結論:未來五年時間里,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加強去杠桿化、去投機化,不僅面臨著房地產稅的征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壓力,同時還有長效機制的建立實施,這使得房地產市場的壓力劇增。為此,從整體的供應、需求形勢來看,未來房價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三線四線城市的房價卻必然會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