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濤
從我國目前的企業會計發展來看,已由財務會計逐漸向管理會計轉型,這其中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但企業市場中的競爭逐漸加劇,使得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存在偏差。下面就針對會計職業判斷現狀談幾點看法。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企業會計業務時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利用自身會計能力和具備的工作經驗及相關專業知識做出的客觀性、完整性的判斷。企業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應將企業的經濟效益放在主要地位,并且遵循謹慎性的原則。
1.專業性。企業會計的工作均是由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展開的,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發展前景以及企業目標,搜集整合企業的經濟數據,利用專業的會計知識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分析和處理,對企業做出精準的決策有一定的幫助。
2.權衡性。上文中提到企業會計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對此,會計人員應當做出客觀的、公正的職業判斷,權衡好個人職業判斷與企業經濟利益間的關系,對會計業務做出合理合法的妥善處理;除此之外,展開企業會計工作時權衡好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律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會計相關法規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是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
3.局限性。企業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出現的偏差與自身會計處理業務的能力、工作經驗及所處的會計工作環境等有較大的關系。在新的會計準則頒布后未將準則中修改的部分落實到處理業務環節中,因此在職業判斷中出現問題。
1.職業判斷能力較弱。目前很多企業的會計人員在權衡個人職業判斷與企業經濟利益時都不能做到客觀公正的妥善處理,這與許多企業會計在招聘會計人員時的能力門檻較低以及會計人員自身不及時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等有關。
2.缺乏相關知識。很多企業的會計人員在進行企業某項經濟業務處理問題時只關注這一經濟業務的數據,而忽視了其他可能會對該業務產生影響的數據,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沒有對數據進行較為全面的處理,因此使得職業判斷出現差錯。
3.未及時更新會計制度。某些企業的會計人員不積極的關注與會計相關的法律制度修改情況,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發布后,繼續沿用修改前的制度,也是影響會計人員做出較為及時客觀的職業判斷。
就上文提到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這一方面來說,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應定期或每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而定期的概念模糊不清,沒有精準到何月何日;除此之外,在發出存貨方面有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等,會計人員在選取方面趨向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大多在選擇方法時采用節約成本的方法發出。而企業會計制度中對會計人員在何種情況下采用的存貨計價方法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造成職業判斷偏頗。
1.提高企業會計綜合能力。就上文提到的企業會計人員存在的問題,提高其綜合能力勢在必行。企業應對企業會計人員定期進行綜合能力的學習和培訓等等,在相關會計法律、制度進行修訂發布后,及時組織企業會計相關部門人員進行學習,是對企業經濟業務的提供保障,也是為其做出更加合理、科學的職業判斷的前提。
2.提高企業會計專業素養。企業應加強企業會計的專業素養能力,這也是保證企業穩定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企業會計人員應自覺遵守會計道德規范的要求,愛崗敬業,正確對待企業經濟業務;誠實守信,客觀做出職業判斷;廉潔自律,權衡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是每個企業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素養。
1.完善會計職業判斷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是規范企業會計人員及企業經濟行為的一種制度,而企業會計制度的建立雖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修訂,但隨著企業的發展,暴露出的問題有些得到了解決,而還有部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是對企業經濟利益的保障,是提升企業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的途徑之一。
2.建立會計職業判斷制度。在企業會計制度下,就會計職業判斷方面沒有明確或者沒有特定的法律制度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出職業判斷時遵守的,因此,建立會計職業判斷制度,對于會計人員在職業判斷時更具客觀性和科學性。在建立初期,企業可根據企業經濟狀況及發展目標制定會計職業判斷目標,也可根據會計人員提出的在做出職業判斷時遇到的問題或者無法確定的信息進行組織企業管理高層和會計人員進行探討分析,將可行的方案或者制度方法列入會計職業判斷制度中。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可根據會計人員反映出的問題或者建議適當合理的進行調整,逐漸完善該制度。
3.完善會計教育體系。會計教育的體系完善與否影響著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強弱和專業素養的高低,而完善會計教育體系是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途徑之一。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對會計的要求不僅僅是具備基礎的財務知識技能和基本素養,更需要的是審時度勢,積極主動地提升自我能力的人才。
一個企業能迅速發展與正確的自我認知、科學的自我管理、嚴肅的自我監管是分不開的。設立監管部門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監督企業會計人員進行科學的職業判斷,激勵著每個財務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對其起到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該部門可以對企業會計的職業判斷方法做出客觀的評價,協助會計人員做職業判斷時將偏差降到最小,更是對自身企業的經濟利益提供保障。
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及專業素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而職業判斷貫穿著整個會計處理程序,企業會計在進行會計業務處理時又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及其他的會計法律制度。因此,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設立相關的監管部門,提高企業會計人員技術能力和專業素養等均是站在維護企業經濟利益的觀點上。目前,企業會計在職業判斷中的問題在一面得到解決的同時一面暴露出了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探究問題中不段進行完善。
[1]張世興,劉亞玲,李陽等.試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會計職業判斷語言措辭[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0-74.
[2]孔燕.企業會計準則下會計職業問題的判斷研究[J].財經界,2015,(17):232.
[3]蘇新龍,齊悅,孟曉宇等.會計準則與會計職業判斷案例三——是否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J].財務與會計,2015,(1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