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資金是維持企業運作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企業的經營發展和項目活動的進行都需要資金作為支撐,而獲得資金最快最方便的方法便是進行融資,無論什么企業都是如此。對于集團企業來說,合理準確的擬定與執行融資策略將能夠極大的加強企業的融資能力,提高融資效果。
(一)外部環境異常變化。企業集團融資相較于普通企業來說,其具有著規模大、渠道廣及形式繁雜的特征,大部分到期融資均會借助再融資進行調頭。故而,集團企業在外部環境方面上有著較強的依賴性,而外部環境是包含了國家宏觀環境等。良好的外部環境能給集團企業融資這一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反之,惡劣的外部環境將會給集團企業融資帶來諸多的風險和問題。
(二)融資和預算不銜接。第一,集團企業在進行預算的編制、實施時出現有對于融資預算的制約力度較弱、關聯性較低的問題,而其根源在于對融資預算的考查不夠嚴謹細致,造成融資預算的工作沒有能夠做到位。第二,影響融資的因素較多,如:有企業領導者的融資意識、外部貨幣政策的變化等,較大程度的影響融資預算工作的具體執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融資和預算無法合理有效的銜接起來。
(三)財務結構有待完善。集團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為了占領資源,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經營發展,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勢必會開展諸多的投資、并購等措施,然而在此過程中也將極易導致集團企業資產結構更加復雜,進一步降低財務架構的合理性,從而增加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幾率,使得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風險,不利于集團的融資工作的進行,進而影響集團企業的發展。
(四)下屬企業融資能力較弱。集團企業具有的較強的融資能力,因此往往只要將集團企業的融資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那么將能夠用最少的成本來獲得最多的資金,同時也可以給下屬企業給予較大的融資支持。然而這樣容易使得下屬企業形成融資依賴性,將給下屬企業自身融資能力的提高帶來不良的影響,且阻礙了下屬企業融資人才的培育與塑造工作的進行。
(五)融資風險意識較低。集團企業是一個財務主體,因此就要求其能夠擔負起集團的融資責任,做好相應的管控工作,并共同面對融資風險。現階段,部分領導者的風險意識不高,無法在根源上去認識和掌握風險的本質,覺得籌到資金、管理和使用好資金,那么融資風險就不會發生,即沒有全面準確的去探析未來環境變動預期及資本架構的合理性,也沒有深入的剖析投資風險和融資風險之間的協調性。
(一)做好戰略引領,加強預算實施力度。對于外部環境異常變化及融資和預算不銜接的這一問題,要求集團企業要特別關注宏觀經濟環境,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升融資人員的工作能力。在融資方案的選取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拿到低成本資金,還需要特別重視資金鏈的安全保障工作,確保在外部環境變動的時候資金鏈仍然能夠進行正常的運作,不會出現斷裂的問題。同時,集團企業管理層要加強對戰略計劃與戰略引導的關注,集團戰略作為企業將來發展的長期計劃與指引導向,是絕對不會隨意發生變動的。
(二)規范企業管理,加強管理質量。集團企業要擔負整個集團最重要的融資任務,特別是需要擔負諸多的發債責任。在面對著證監會、保監會及眾多投資者等的嚴格監督的情況下,就要求集團企業的任何行動均要嚴謹得當,絕不可以觸犯任何的法規制度。此外,要想集團企業的內部治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根據融資管理制度、內部治理制度等各監管部門的規定來構建并健全好相關的制度體系。第二,要格外關注對外信息公開,根據監管部門的規定來實時公開各式信息,不斷地對內部審批程序進行改進,確保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可以實時的掌握信息,防范內幕交易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第三,加強建設“三會”,確保股東會、董事會及監事會能夠起到自身應有的作用,根據現代企業及公司的章程制度的規定來持續的改進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創新融資方法,保障融資的合理性。關于財務架構不合理的問題,需要對融資的方法進行多方論證,深度探究,全面的了解和掌控各類融資方法,例如借助永續債來處理資產負債率超出正常水平的問題等。融資方案也同樣需要進行多方論證,深度探究資金去向及資金來源的對應性等,切實的實現合理融資、適當融資,以此來建立起合理的財務架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減少了融資風險。
(四)上下聯動協調融資,明確融資界限。集團企業融資能力較高往往會導致下屬企業的融資能力下降,使下屬企業形成融資依賴性,要想有效的解決該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應該明確劃分好集團企業與下屬企業的融資關鍵點與融資范疇,于集團企業來說,發債與獲得銀行流動資金是其融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而對于下屬企業來說,通常是把基于自身項目及業務所獲得的銀行資金作為融資資金的主要來源,兩者是不一樣的。第二,集團應依照年度融資預算來進行統一劃分,明晰集團企業與下屬企業的融資預算,落實責任,并加強考核工作的力度。第三,應該進行適當的放權,除了集團已經確切的要求要上報集團審批的融資之外,下屬企業均能自由進行融資活動,這樣將可以的提高下屬企業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升融資效率。
(五)進行資金集中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想加強集團融資能力,那么就要求集團具有較強的資金管控能力。集團企業可以通過構建資金管理中心的方法來全面集中的對資金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此來落實做好保證資金安全的工作,且提升資金的使用價值。將集團內部剩余的資金使用好的話,可以有效的提升資金使用率,充分發揮出內源融資協同的作用,降低融資風險,減少融資成本。
(六)規范融資行為,提升融資風險意識。對于領導者的融資風險意識較差的問題,集團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集團企業應構建集團合理的融資決策制度,確保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二是領導者需要全面的了解企業存在的融資風險與信息,特別是在面對風險發生時要實時快速的做出提示,進而盡快對風險做出應對的措施。三是集團企業要完善相關的制度與規范程序,努力提升領導者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規范意識與法律意識,降低融資風險。
總而言之,集團企業因為發展定位、發展時期、業務種類與經營特征不同,在融資需求與策略上也各有不同。企業要想達到戰略發展的目標,確保投資策略能夠執行到位,要求集團企業必須依照自身發展的真實狀況,擬定出合理且適用于本企業發展的融資方案,加強融資風險意識,不斷地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1]李桂華.淺談集團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應對策略[J].會計師,2018(01):36-37.
[2]王琪.新形勢下國有集團企業融資風險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7(20):99.
[3]覃小登.集團企業集中融資相關問題探討[J].財會學習,2016(1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