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賢曼
目前在我國的工程建設市場中,尚存在著市場監管力度不足、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企業若想有效規避風險,就必須要加強工程建設合同管理,依靠工程建設合同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簽訂工程建設合同能夠約束發包方與承包方的相關行為及工程建設質量。任何一項工程從招投標到竣工都離不開工程建設合同,但工程建設合同管理也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必須要盡快采取相應措施來強化管理工作。
從總體上來說,工程建設合同隸屬經濟合同,是經濟合同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設合同就是指的建設工程的發包商與承包商之間按照規定所簽訂的一份具有雙方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合同。其實,對于一項建設工程而言,需要簽訂許多份合同,包括設計合同、監理合同、采購合同以及本文所說的建設合同,而建設合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合同。工程建設合同內容往往占整個工程合同的最大比重,同時其所涉及的金額也占最大比重。工程建設合同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總承包合同,一種是分包合同,兩者的承包形式不同。另外若按照工程建設的計價方式分類,還可以分為總價合同和單價合同。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工程建設合同,都必須要在公開、平等、誠信的前提下,由發包商與承包商雙方共同自愿簽訂。
以往我國有關工程建設合同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1999年的《合同法》,準確來說,工程建設合同只是《合同法》中的一部分。后來,隨著我國工程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為了規范市場,促進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又陸續頒布實施了一系列專門針對工程建設合同的條例,如《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條例》、《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等。但是,即使是有了這些條例,我國的工程建設合同相關法律法規仍舊不夠完善,很多相關實施細則和條款仍有待繼續補充。同時,現有規定的執行力度也遠遠不夠,不按工程建設合同來辦事的現象屢有發生。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建設工程的發包過程中,都存在著工程建設合同招投標約束條款不規范的現象,進而導致了工程的招投標操作不規范。有的建設工程的招投標文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條款和不合理費用支付方式,還有的工程期限不清晰,這些都直接導致了發包方與承包方雙方之間的矛盾,引起了諸多矛盾糾紛事件。具體來說,由于招投標約束條款不規范,所以使得承包方和發包方在實際招投標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違背合同程序的行為,例如有的發包方會弄虛作假、不公開透明進行工程招標,從而排斥了一部分投標人;有的承包方或迫于發包方的強勢,或為了中標,而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與同行進行競爭,更有甚者中標后又為了壓低工程造價以謀取暴利而忽視工程質量,導致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不但危害了發包方的利益,更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由于許多企業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所以即使事前簽訂了工程建設合同,但經常并未嚴格依照合同中的相關規定來進行施工,合同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常見的工程建設合同違約現象比如:發包商在與承包商簽訂工程建設合同時明確規定不允許分包,但在實際施工中分包現象經常發生;由于合同過于簡單、不正規、漏洞較多,所以施工單位經常會想方設法鉆漏子進行操作;由于雙方本身都對工程建設合同中的相關條款具有較大爭議,所以最終并未按照合同來執行。另外,同樣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識,很多企業在簽訂工程建設合同時,都僅僅是根據以往經驗來進行簽訂,或是一味被動聽從發包商的安排來簽訂合同,導致最終所簽訂的工程建設合同中的權責利明顯不對等;這樣一來,一旦后期雙方出現了法律糾紛,承包方往往處于劣勢,從而給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目前我國的建設施工活動都是在建設工程合同備案制度下由企業建設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但由于相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責任心較差,并未嚴格把關,所以導致對合同的監管不到位。加之目前的合同管理手段較落后,信息化建設程度不足,所以合同管理水平也比較滯后。
任何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有效實施的前提,都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因此,我國政府應當要盡快完善工程建設合同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對現有的《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標法》等進行進一步補充和細化,另一方面制定新的相關法律規定及具體的實施細則,從而使工程建設合同管理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再者,還要盡快制定建設工程合同范本,并賦予其權威性,從而統一工程建設市場,遏制市場混亂狀況。
為了遏制市場中的不合理招標和惡意競標現象,應當從源頭上進行管理,嚴格監督把關招投標過程。首先要嚴格審核建設工程合同條款,嚴禁發包商制定霸王條款;其次要嚴格審批承包方的競標資格和競標過程,嚴禁采用不正當手段競標的行為;再者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格監督承包方與發包方雙方之間的權力和義務執行情況,嚴禁違約行為,切實保證工期及工程質量。
政府要盡快建立科學的工程建設合同監管體系,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創造良好的公眾監督社會氛圍,提高公眾監督力度。同時,還要盡快成立規范的第三方調解機構,專門針對發包方與承包方就工程建設合同上的矛盾進行調解,以減少雙方糾紛,促進市場的和諧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可以借助現代先進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傳統的人工合同管理方式不但管理效率較低,且人工疏漏較多,經常會出現合同丟失、毀損等現象。而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來管理工程建設合同的話,則一方面節省了人工勞動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合同管理質量和效率,使合同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目前在工程建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招投標約束條款不規范、合同違約現象時有發生以及對合同的監管不到位。為了強化工程建設合同管理,使之充分發揮出約束作用,國家和企業應當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監督把關招投標過程、建立科學的合同監管體系以及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1]張以紅,趙曉寧.淺議工程建設合同管理[J].時代金融,2016(24):364-365.
[2]于江.淺析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制度 [J].居業,2016(08):137-138.
[3]譚晶.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裝飾(理論),2013(04):163.
[4]劉瑜.淺議工程建設合同管理[J].商業經濟,2012(21):51-52.
[5]田華.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2(1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