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勁
自2014年開始,我國全面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強化經濟活動的風險控制,構建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事業單位合法合規開展經濟活動,提高單位資金使用效益。而預算績效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須遵循內部控制規范的相關規定,基于內部控制視角不斷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以達到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1.預算績效管理認識偏差。部分事業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預算管理中側重于預算執行,忽視了績效評價。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出臺,事業單位各部門的工作量增加,在預算績效管理中暴露出消極的工作態度,使得預算績效管理停留在表面。此外,部分事業單位認為自身是非盈利性單位,不用追求財政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也就無需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導致財政資金控制弱化。
2.預算績效管理與內控制度脫離。預算績效管理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在內部控制體系中包含了預算管理活動。但是,部分事業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缺乏認知,將兩者進行割裂管理,導致內部控制制度難以深入落實到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嚴重弱化了預算績效管理的執行,不利于對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3.預算績效管理與風險評估脫節。風險評估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業務活動內容日益復雜化,使得事業單位在運行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風險。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建立起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對本單位經濟活動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與應對。而預算績效管理可通過收集、分析、考評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的風險因素,為風險管理控制提供可靠依據。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仍停留在事后評價階段,忽視了事前與事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從而導致風險信息反饋滯后,造成預算績效管理與風險評估機制脫節,不利于事業單位開展風險預測與防范工作。
4.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不完善。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不利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長期持續開展。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實施,事業單位逐步強化對經濟活動的管控力度,使得預算管理控制成為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但是,在預算績效管理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中,缺少預算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指標內容,并且在項目申報和批復中的評價標準不一,沒有引入市場風險評估、內部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指標,從而導致指標體系欠缺科學性,極易造成預算松弛或超預算現象。
1.提高預算績效管理重視程度。事業單位應采取以下做法營造全員參與預算績效管理的氛圍:一是加強宣傳培訓。事業單位要在單位內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宣傳培訓工作,提高全員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知,認真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讓全員認識到財政資金的使用屬于經濟活動范疇,必須執行內部控制規范。二是提高單位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要強化自身建設,掌握預算績效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監督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三是制定預算績效管理方案。事業單位要基于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制定預算績效管理方案,統籌規劃資源利用,不斷提高預算績效水平。
2.結合內控制度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事業單位要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結合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并實施預算績效控制制度。具體包括:一是預算執行追蹤制度。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要負責跟蹤監督預算執行情況,收集預算執行信息,并對預算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二是預算通報制度。事業單位應在本單位內部定期公布預算執行信息,并對在預算績效考核中表現突出或落后的部門給予通報表揚或批評,從而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監督、激勵作用,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開度。三是預算調整制度。事業單位要制定嚴格的預算調整程序,若預算執行中因不可控因素出現嚴重偏離績效目標的情況,則按照既定調整程序對預算進行調整。四是預算執行問責制度。事業單位必須追究預算執行松懈、預算偏差較大的預算執行部門的責任,要求預算執行部門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保證預算績效目標的實現。
3.結合風險控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的全過程中應融入風險防控思想,強化對預算業務的風險控制,保障事業單位資金資產安全完整。基于風險控制的預算績效管理措施如下:一是加強預算績效事前與事中管理。事業單位要做好預算績效管理的事前信息收集與事中信息分析工作,全面掌握預算執行的動態信息,及時找出產生預算執行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縮小或消除偏差,從而降低事業單位經濟風險。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事業單位要積極引入云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快本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預算業務、財務活動與內控管理之間的信息對接,便于財務部門快速收集到與預算績效管理相關的信息,快速識別和控制預算風險。三是強化預算執行監管。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要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做好信息記錄、分析、總結工作,定期召開預算績效考核會議,研討預算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制定預算風險防范措施,增強預算績效管理的嚴肅性。
4.完善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考核中,應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相關規定,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為了轉變以往預算績效考核標準過于寬泛的現狀,增強預算績效考核管理的嚴肅性和約束力,事業單位應細化和分解預算績效考核指標,尤其在財務活動、內部控制流程、風險防范等方面選取有效指標,對預算績效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事業單位要加強重大經濟項目的決策控制,在決策過程中組織專家、技術人員、財務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對項目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實施集體決策制度,并將政府采購標準納入到預算考核指標體系中,確保預算績效考核結果能夠如實地反映出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要在遵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基礎上,結合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際情況,構建起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高全員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將內控制度、風險評估與預算績效管理相結合,強化對預算執行的有效管控,從而不斷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促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規范化開展。
[1]莫增珍.預算績效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6(10):56-58.
[2]陸耘.探析事業單位績效預算管理問題與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17(11):108-109.
[3]鄔學敏.對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的研究[J].管理觀察,2016(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