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慧芳
統計學課程是財經類高校多數專業本科生的必須課程之一,在培養高校人才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統計學是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到結論的科學,應用領域廣泛,如在政府部門、企業管理、日常生活、學術研究等很多領域都要用到統計。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變換,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實現與時俱進,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應用實踐能力,是統計學教學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儲備不足,有畏難心理。財經類高校部分專業在招生時,文理生兼招,文科生高中時期接受到的數學課程的學習在基礎知識的掌握量及理學思維培養方面不及理科生,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學習統計學課程會有一定的差距,并易使其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統計學課程前,學生會先修概率論、數理統計、微積分等基礎課程,為統計學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由于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對以上課程的掌握有限,不能很好的應用于統計學課程的學習當中;或者由于課程學習的學期間隔,會忘記之前學過的內容,對先修知識印象模糊,影響對統計學課程的理解能力,容易產生抵觸心理。
(二)教材內容陳舊,不夠新穎。《統計學》教材版本較多,內容及編排重點不一,如何根據高校學生特點及專業要求,選擇合適的教材需要教學工作者慎重考慮。財經類高校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目前教材的選擇多屬以往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純理論的學習容易讓學生產生無味、無趣心理,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會涉及很多案例,結合案例教學會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目前,很多教材案例內容陳舊,不夠新穎,多年前的熱門案例久居不下,雖然能解釋問題,但不夠鮮活及與時俱進,易讓學生產生乏味心理。
(三)課堂教學死板,師生互動較少。目前的教學主要以班級為集體,在固定教室教師主講,如果是合班上課,人數較多,不易采用靈活互動的教學方式,主要授課形式還是教師自己在講臺前講,學生在下面聽,師生互動較少。雖然多媒體教學早已引入課堂,但教學內容的展現不夠新穎有趣,尤其理論知識的講解冗長且枯燥,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動性會降低,容易放棄該門課程的學習,如何將理論知識講解的有趣、新穎,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展現高效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統計學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挑戰。
(四)理論與實踐教學脫離,實踐環節較少。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在統計學教學中,理論和實踐應該同等重要,在講解理論知識之后,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如何應用到實踐當中。統計學重在應用,在教學中,對實踐技能要求不高,實驗課程安排較少,不能很好的鍛煉學生應用統計軟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時間及硬件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更多的要求學生課下自我學習,脫離了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不易應用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自己完成任務。理論教學時間較長,實踐教學時間較少,缺少實踐教學平臺且對實踐的教學缺少與時俱進的系統案例分析,不易激發學生去進一步探索及解決身邊的統計應用問題。
(五)考核方式單一,缺少綜合測評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核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輔以學生平時出勤及表現,通過多種題型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及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死記硬背知識點就可以比較容易獲得高分,這種形式的考核容易使理論與實際脫離,體現不出統計學的應用性,且學生掌握不到統計學真正的科學意義,不利于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在以后工作中對統計學知識的應用。
(一)提升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統計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不管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對統計軟件的應用,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擺脫陳舊的教學理念,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積極掌握主流統計軟件的應用,形成更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不能僅偏向于理論化的教學內容或只注重實踐統計操作,要合理分配兩者的教學時間,在理論與實際操作中,深化教學內容。要結合鮮活的案例因材施教,相較于其他學科,統計學課程案例較易獲得,或者教師可以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試題,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本校學生月均消費情況;搜集身邊同學及家長的身高數據,進行簡單線性回歸分析,觀察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調查學生在購買手機時注重哪些因素等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循序漸進,利于對統計學的掌握和應用。
(二)加強師生互動,創新教學方法。當前統計學以課堂理論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手段簡單化,師生互動較少,尤其如果是大班授課,更不易管理學生。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方式,課下學生很少有時間再去復習鞏固,所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習到課程重點,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最大化學生課堂效率,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在每章節的內容學習之前,可先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并自己先做試題練習,鼓勵互相交流探討,找出不易理解的難點問題,待上課時向老師求解。在課堂上多采用提問式教學方式,引發學生思考并積極發表觀點,再由教師點評總結;多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例如視頻展示、在線課堂問答、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將先進的教學設備或教學方式引入課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轉變課堂僅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讓所有學生都能融入課堂,成為教學的主角。
(三)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踐。統計學教學應根據社會發展對統計應用的要求實時調整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在選取教材時要注重時效性。在教學中,應適當增加計算機教學演示及統計軟件的數據分析應用,并積極實現與其他關聯課程的有效銜接,使教學形成完整的體系,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統計學重在應用,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擺脫純理論學習或給出數據計算指標數值的簡單應用,如果有條件,可建立專業實踐基地或者建立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實現學有所用,并促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開展與統計相關的工作。
(四)更新教學模式,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大數據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學以數據為分析對象,其教學模式要根據時代變化及時更新,以培養學生順應時代要求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競爭力。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思考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統計思維能力,突出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性,逐漸形成大數據統計分析思維。積極引入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大數據實踐課題,分組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通過認識統計學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可以積極探討改革實踐措施,以適應時代發展對統計學應用的要求。教師要因時而變,順應時代要求不斷充實教學知識,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方法,實現高質量教學,培養應用型統計人才。大數據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師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要積極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和軟件操作能力以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真正實現統計學的應用性。
[1]程士富,毛志勇,王志剛.對本科各專業《統計學》課程分類教學問題的思考———以經、管、法、文、理、工專業門類為例[N].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5,(06):33-37.
[2]程波,孫艷梅.大數據背景下對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J].探索,探微,2017,(1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