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2018年8月10日,第一張區塊鏈發票的開出,以及稅總發〔2018〕32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財務報表數據轉換參考標準及完善網上辦稅系統的通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方便納稅人辦理稅收業務,稅務總局編制了《財務報表數據轉換參考標準v1.0》,加快推動金稅三期的系統的全面實施。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上辦稅方便、便捷、高效,企業大都采用了網上辦稅的形式。鑒于以上情況,提高學生稅務會計業務處理水平,提高學生網上辦稅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稅收管理和籌劃能力,是高職學生《稅務會計》課程學習的必要任務。
1.區塊鏈發票。經國家稅務總局的批準與認可,由深圳市稅務局主導、騰訊提供底層技術和能力的電子發票。用線上方式支付交易后,這筆交易的數據并可視為一張發票,通過區塊鏈存儲技術,連接客戶、商戶、公司、稅務局等每一個發票干系人。“區塊鏈發票”每個環節都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數據不會丟失。有了區塊鏈發票,線上結賬后就能通過自助申請開票、一鍵報銷,發票信息將實時同步至企業和稅務局,并在線上拿到報銷款,報銷狀態實時可查。
2.金稅三期系統。金稅三期系統是我國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通過建立信息獲取、存儲、聯網查詢的網絡發票系統,規范全國稅收執法,主要關鍵任務是全員建檔管理、財產一體化等。金稅三期系統的作用:①通過信息網絡為納稅人提供全方位的稅收服務,實現足不出戶辦稅;②實現數據大集中,便于國家及時掌握數據信息,提高稅收征管水平,降低稅收成本;③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各納稅企業的進銷存等情況進行分析,從而了解企業是否存在少繳或者不繳稅款的情況,并計入誠信系統,進行誠信登記;④工商、稅務、質監、審計等行政監管部門全部打通數據共享,有力地推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促進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作;⑤促進稅收環境公平,減少“人情稅”、“關系稅”,減少稅收執法的隨意性;⑥納稅企業通過網絡發票系統查詢發票的真偽,可以杜絕虛開、代開、開具“大頭小尾”發票的違法行為,可以規避不法分子利用假票騙稅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保護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
1.教學內容的落后。財政部和稅務總局2018年4月4日財稅〔2018〕32號文,《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中,為完善增值稅制度,將調整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如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和10%等),增值稅稅率調整自2018年5月1日起執行。因稅率近期的調整,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稅收類教材的稅率均未調整為最新稅率,已然不符合學生學習與企業實際操作接軌的要求。自2016今年5月1日起,我國已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的稅務會計教材甚至還未把營改增的內容更新過來。
2.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與《財務會計》、《經濟法》、《財經法規》等課程重復較多。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大一時,會學習《財務會計》、《經濟法》、《財經法規》等課程,《經濟法》或《財經法規》中,講解了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大量的稅收法律制度,而《財務會計》中,關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賬務處理等已經詳細講解了。目前《稅務會計》課程主要講解的也是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不同的是,先介紹這些稅種稅制,然后講解如何計算,再講如何進行賬務處理,最后講簡單的申報,重點通常還是在于計算與核算各稅種,在學習的過程中,造成了學生覺得好像學過,知道一點,對知識沒有新鮮感,而缺乏積極性。
3.實踐性欠缺。在稅務會計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學生更多的是機械、被動的接受知識,要求學生記住各稅種的各項規定,稅率的選擇,計算各種稅,核算各種稅。學生的實踐也僅僅是做幾道給出各種假定的,已知條件的練習題,沒有企業整個稅務計算、核算的全局觀。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受到限制、自主學習的激情受到抑制,因而很難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4.與時俱進性不強。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便捷手機支付,報稅系統的APP、軟件操作等,而目前《稅務會計》課程普遍都還是只有簡單的介紹一下各稅種的申報表的手工填寫,都沒有軟件的操作,網絡報稅的系統都沒有跟進。區塊鏈發票的正式落地,金稅三期的運用,稅務會計教材中,一般都沒有更新過來。
稅務會計課程對應的核心崗位是企業稅務會計(也稱辦稅員)崗位。稅務會計課程學習的核心是對辦稅能力的培養,因此,本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和會計職業崗位群的任職將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高職學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已經很強,需要一種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由于基礎普遍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要注意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工作過程,按照工作的過程,一步步引導學生對稅務會計課程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稅法條文的學習習慣、稅收知識的積累習慣、稅收核算的遷移習慣;注重培養學生在納稅申報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按照最新的軟件、APP操作,務必按時、按要求完成各種稅目的申報工作,切實培養了學生的稅收職業素養。
1.內容更新。根據最新的稅法稅制,整合《財務會計》、《財經法規》、《經濟法》等課程的內容,更新《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簡單復習介紹各稅種、簡化計算、核算,要求在會使用互聯網技術查詢稅法規定、稅率等基礎上,會計算、核算各種稅。可以這么說,把《經濟法》或《財經法規》、《財務會計》的內容加以整合放在一起,輕知識的識記,重知識的運用。
2.信息化。引入金稅三期等軟件系統,讓學生會使用軟件,會填相應的基礎數據,檢查勾稽關系。采用穿行測試等方式,能驗證軟件計算是否正確,發現各種稅種的計算過程中,是否因為自己填錯,而導致軟件計算的稅收金額不正確。讓學生學會票表稅的表表比對、票表比對和表稅比對。在檢查各稅種計算的正確性后,驗證軟件系統關于各稅種核算的正確性。區塊鏈發票的正式落地,稅務會計教材中,也應該介紹相應的區塊鏈發票的審核、審批、報賬等處理。
3.教學方法更新。稅務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一門集知識、技能、技巧為一體的專業課。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稅務會計課程項目教學模式,設計一至兩家公司,覆蓋各稅種,連貫的介紹各稅種,營造一個模擬的職場環境,采用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實際操作法等教學方法。設計模擬工作過程的項目來展開教學過程,以滿足任務教學職業化課程設計的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校企結合,感受實際稅務會計工作。借助學校的校企合作平臺,在學生學習了稅務會計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去實際的企業中,見習稅務會計崗位相關工作,看其實際網絡報稅的操作。可以跟著各校企合作單位的稅務會計,現場去稅務局辦稅,從而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企業真槍實彈的稅務會計工作。
綜上所述,區塊鏈發票及金稅三期背景下,給高職《稅務會計》課程帶來了教學內容帶來了變革;互聯網技術、區塊鏈的運用、軟件的操作給傳統的稅務會計操作也帶來巨大的變化。因此,《稅務會計》課程應從教學內容、學生實踐操作、信息化運用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實現《稅務會計》課程的學習與日后工作的對接,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