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冬
中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和要求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現階段存在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缺少自己特色,理論知識比不上本科,實際操作能力比不上高職,處于非常尷尬的兩難之地。中職院校所培養的會計人員缺乏就業優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以職業標準和社會需求作為根本依據,建設科學合理的會計專業課程。
1.會計專業課程存在問題
中職院校在課程設立方面存在不完整的現狀,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大部分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和基礎會計,課程教育重心都在專業技術上,而輕視了文化、道德和素養等方面的教育,缺少語文、歷史和政治經濟等課程,不利于學生就業。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存在間隙,通過調查顯示,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就業時存在不關心與會計相關的職業資格、缺乏對企業的了解、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需急補相關知識以滿足企業需求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對會計專業的人才要求逐漸增加,我國很多學校都設有會計專業,即使中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具備會計基本技能,但是就業率仍然不高。課程設置存在問題,偏重于理論教學,學生的實際技能應用不足,因為師資力量薄弱,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缺少明確的課程細則,而且,有些地區的實際校本教材不夠成熟,實踐課程不科學,不完整。
2.通過調查、了解職業標準
想要解決課程安排問題,就必須先了解學生的畢業去向和企業要求,然后以職業標準為基礎,滿足企業需求為任務設置合理的會計專業課程標準。根據就業跟蹤調查,發現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中、小、微型企業。這些企業提供的崗位分為: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兩種崗位,其中會計核算包括庫存管理、車間核算、開單、會計助理和出納等工作,這些工作都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財務分析崗位的工作包括會計核算、稅務處理,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掌握財務分析能力和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以上的這些工作崗位不難看出企業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學生要具備基本的會計專業知識、財務處理分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等,最重要的是會計從業人員要具備會計職業標準素質,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會計人員的方式就是職業標準。
3.基于職業標準、解決課程安排問題
在了解了中職院校課程設置問題和企業需求之后,要根據會計職業標準,建設中專會計專業課程,解決課程安排的問題,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想要設置基于職業標準的會計專業課程,就必須有完整的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是基于職業標準的,滿足企業需求的,對所有會計專業課程合理的進行排列和組織的結構序列。專業課程安排的合理性和教學效果是這種結構是否合理的的重要依據。在對基于職業標準進行課程安排進行分析之后,還要結合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學情學力,為學生打造教育平臺,這個教育平臺要以職業標準為基本要求,以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為中心,來達到專業教育和就業教育的目的,可以根據學校的課程進度,在中職二年級的時候把會計專業學生分為會計考證和商務文員兩種類型,形成“專業基礎課、公共課、專業課和素質教育課”四大類型的課程模塊,建設符合職業標準的會計專業課程。
1.基于職業標準建設中職會計專業課程
為了學生的就業、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必須建設基于職業標準的中職會計專業課程,當然,建立這種課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對中職學院課程安排甚至人才培養模式做出改變。中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讓學生順利的找到工作是中職院校的第一要務,課程標準的設置也要圍繞這個重要任務,要緊緊把握學有所用和技能滿足崗位要求這兩點。舉一個例子:點鈔,這個技能在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銀行對這個技能的要求就很高,但是在其他的企業對這一技能并沒有過高要求,所以在設置點鈔能力專業課程的時候要根據實際崗位要求出發,先要求精度,再追求速度,通過不斷的實際操作達到崗位基本要求。通過調查發現,企業招收財務人員時強調最多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所以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少不了培養職業道德的內容,因為財務人員的工作特殊性,所在每個學期都應對職業道德培養內容進行考核,以此達到讓學生將職業素養銘記在心的目的。
2.基于職業標準培養中職會計專業人才
想要培養優秀的人才,就必須將職業標準與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有機結合,為學生的就業做指引。這種指引主要分為兩類:首先是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為首要目標,展開會計基礎知識的學習,之所以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作為基礎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因為會計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所以在從事會計工作之前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根據目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現狀,學校要在第一和第二學期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通過大量的復習和不斷地強化訓練為學生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督促學生學習,可以將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成績作為期末考試成績,增加學生的緊張感,爭取讓學生一次成功。但是總會存在一些意外情況,對于第一次考試沒有通過的同學,在下一學期不耽誤正常學業進度的情況下單獨安排學習。
根據調查,即使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難度增加,但是在學校安排的緊張學習氛圍和學校給予的適當壓力下,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通過率還是有一定的提高。然后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中職院校的建校目的就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學習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完成實際操作教學。由于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就業,所以實踐教學要以企業需要為目的,中職院校一般為三年制,所以在第三個學期開展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是最佳時間,但是目前的實踐教學是作為單獨的課程進行,與理論知識聯系不夠緊密,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幫助不明顯,所以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增加學生的就業率,可以在實踐教學中融入理論知識和崗位要求,由簡到難,逐步加深學生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在學校就積累一定的崗位工作能力。
培養適合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目的,會計專業作為中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培養優秀的財務工作人員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會計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影響中職院校的教學效果,而將職業標準引入到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上是培養優秀人才切實可行的方式,這也要求中職院校應經常進行市場調查,完善職業標準,將職業標準作為最基本的要求融入到中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標準建設上,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