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薄
供給側改革是近些年內各企業內的高頻詞語,可解釋為提升各生產要素的有效運用率,其根本目的是對企業的供給質量進行優化改進,提升企業的有效供給率,從而確保供給結構可對不斷變化的需求進行滿足。總之,可用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將其進行概括。當前,我國各醫院均處于供需矛盾的重要時期,在醫療服務領域融入供給側改革,提供了醫療改革工作的新思路。供給側應用于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有利于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和再生的目的,推動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對醫療衛生服務產品機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達成醫療服務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雙重提升的目的。從而也可更加從容的應對廣大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就醫需求,所以說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是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和優化再生的關鍵環節。
醫院財務實行精細化管理不僅是我國公共財政制度改革的趨勢,更是醫院自身優化改革的根本需求。目前,各行各業積極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醫院財務推行精細化管理理念不僅符合醫療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觀,而且對當前階段會計系統及傳統財務管理系統的弊端進行解決,提升醫院財務預算機制的精細化水平。精細化管理應用于醫院財務管理中,有利于醫療服務供給質量的切實提增加,提升各醫療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基于衛生醫療資源有限基礎上對醫療服務有效供給最大限度拓展,完成醫療服務供給結構的優化,使得我國醫療服務供給機構可完美應對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從而推動醫療機構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將精細化管理應用于醫院財務管理中十分有必要。
1.與醫院財務傳統管理模式相比,精細化管理有利于醫院財務管理制度系統化、業務考核的精細化以及工作流程的規范化的切實提升,增加決策者決策的正確性,確保醫院財務系統可正常有序運行,醫療服務有效供給得到大幅度提升。
2.應用財務精細化管理有利于醫院財務管理觀念的轉變。精細化管理在醫院財務管理中進行應用,可將財務預算管理作為指導,對“大財務”戰略進行構建,側重事前預算引導及預警作用,提升始終控制及服務質量,使得醫院財務管理由傳統靜態核算監督模式向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方位動態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精細化管理相比傳統財務管理更加重視制度的規范性,結合醫院實際狀況構建財務內控體系,形成由發展規劃開始至后續預算管理、采購監督、合同會簽及首付款審核的全過程監控機制,從而對各項風險進行有效預防和管控,保證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可持續提升。
3.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可使得院方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更好的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可深入各科室進行相應的財務調研、財務指導以及財務分析,在相關部門及臨床科室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進行財務管理的持續滲透。財務工作人員與其它部門員工保持有效交流,將醫院總體效益的提升作為根本目標協同作戰,從而使得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更加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
4.應用精細化財務管理有利于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將先進信息管理技術于管理理念在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中進行應用,實現醫院財務管理系統模型構建及技術整合的目的,突破傳統應用系統的獨立性和封閉性,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醫療服務優質、高效的供給率得以提升。
分解并細化醫院的發展戰略目標,保障醫院各個戰略目標的有效落實是醫院財務預算精細化管理的根本目的。醫院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幾點要求:第一,目標的精準性。預算目標可稱之為財務預算管理的起點,更是醫院發展戰略目標的直接表達,確保預算目標的精準性,有利于有效內部控制、科學績效考核的具體落實,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確保各方關系可始終協調發展。只有目標精準才能將財務預算管理的導向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從而使得醫院財務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得以實現;第二,信息的準確性和準時性。準確且準時的數據信息是領導層正確決策的根本基礎和依據。對于醫院財務預算而言進行精細化管理是保障眾多結構復雜、數量龐大的財務信息的預算編制、預算管理、預算考核有效措施。借助精細化管理降低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從而實現高效工作;第三,細化管理。細化并分解醫院制定的預算目標,確定醫院各個職能部門的具體任務、所需達成標準以及具體權責,對精細化預算管理體系進行建立,并確保其規范性和科學性。
1.完善醫院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各醫院內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交互與財務核算存在必然聯系,財務信息系統的優化和完善不僅可提升科室之間信息交流的速度,而且可以保證所收集財務信息數據的準確率,有利于院方戰略定位和市場分析。院方可將財務信息建設作為基礎開展相應的市場特點分析活動,找尋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短板區域,將醫院各資源效應充分調動,有利于醫院可持續發展目的的實現。醫院可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引進當前階段的先進信息系統,將財務數據的開放性特征進行利用,從而降低院方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的消耗,切實減少醫院的各項成本支出,使得財務用更少時間向成本管理、賬款及庫房等各個不同會計部門進行財務數據的傳送。
2.強化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
醫院內各個科室進行醫療服務的根本基礎是各類醫學儀器,又被稱之為固定資產,所以說想要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可由固定資產方面著手。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目的實現可分為資產標準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兩個方面。首先是固定資產的標準化管理,借助當前階段先進的信息交換系統及時對各資產進行盤點。對固定資源規格標準進行統一,然后確定各固定資產的操作流程。其次,結合院方實際財務條件對固定資產應用及維護體系進行構建,將各應用記錄以及維修保養記錄仔細登記,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專業性,從而為后續財務信息核對及核算提供有力依據,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
供給側改革可有效提升醫院資源的利用及醫療服務水平,將精細化管理應用于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推動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促使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并且更加符合當前階段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改變的實際需求,提升我國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