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賢 張軍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29)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OBE理念的基本含義是:以教育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具體措施是,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強調如下4個問題: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這些理念和措施對引導和促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成果導向教育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近年來,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從工程類專業開始、向人文社會學科不斷推動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工程(亦稱金融衍生市場)是典型的工程與人文的交叉學科專業,是人文社會學科中最具有貫徹實施OBE理念的。首先因為它具有工程的性質,容易借鑒工程學科中成熟的OBE經驗,其次是以金融工程的OBE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促進其他OBE教學改革。再次,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廣泛實施,國內外對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金融衍生市場高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金融市場開放的加快,各類金融風險日益顯露,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的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金融市場上各類金融衍生品被廣泛運用,為適應金融形勢發展的需求,培養能靈活運用衍生工具規避風險的金融人才迫切重要,因此在高校金融學專業開設金融衍生品課程和探索新培養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當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出現了外匯期貨、國債期貨以及股指期貨等交易品種。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標志了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2008年1月黃金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使國內期貨品種進一步健全。隨著我國期貨市場在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其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和第一大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2018年3月26日,我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標志著我國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同時意味著未來國內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將更加豐富。中國金融市場的衍生品業務將迅速上升,由于金融衍生品的設計與交易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技術性,與傳統的金融業務有一定的區別,因此需要大量從事金融風險管理和衍生品交易的復合型性、專業型人才。
相比于國內金融衍生品較晚的起步,發達國家的金融衍生產品發展遠遠超過中國,其金融工具的創新層出不窮,金融衍生品呈現多元化,因此作為金融學尤其是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方向的核心課程,金融衍生品課程在國外很多高校開設,以金融衍生品理論及基礎的教育體系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如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的金融衍生工具、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等相關課程。賓夕法尼亞大學針對金融創新問題開設了金融衍生工具和期貨與期權市場等課程。在新加波和歐洲等大多數財經類專業均開設了與金融衍生工具有關的課程。
作為金融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大三上學期開設,共包含3個學分48課時。本課程將較系統地講授金融衍生品的運作機制、衍生品的定價以及衍生品的交易策略等問題。講授的具體內容包含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基礎衍生工具,以及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衍生產品。其中講授的重點包括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期貨期權的運作機制、衍生品的定價原理和交易策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講解衍生工具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由于當今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作為本科階段的教學,需重點突出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基礎衍生工具[1]。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希望學生掌握以下知識:一是金融衍生市場的具體概念;二是期貨合約的運行機制;三是期貨的套期保值策略;四是期貨、期權的定價原理和方法;五是債券的定價、遠期利率協議計算,掌握久期概念和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六是外匯的遠期計算;七是利率和貨幣互換協議的定價方法;八是看漲與看跌期權平價關系,期權的上下限計算方法,期權的組合交易策略;九是二叉樹的構造原理和計算方法;十是維納過程、隨機過程以及Black-Scholes模型。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更清楚衍生品的運作機制以及如何正確運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公司理財與金融風險等金融實務能力,能夠對金融問題進行獨立分析和解決,為其將來從事該領域的實務工作夯實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應以及教學效果來看,這門課主要存在內容枯燥、操作抽象以及資產定價方法內容復雜等教學難點。
一是由于金融衍生品是在其他金融產品上衍生而來,對應大家來說直接接觸的機會不多,相比會計、財務、銀行學等知識,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對于新知識新概念感覺比較抽象,學起來比較枯燥,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往往死記硬背,造成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2]。
二是金融衍生工具是一門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直接講授衍生品的概念以及交易策略交易,學生往往并不能完全理解,也往往不清楚在實際當中如何進行交易操作。對概念和知識的理解應用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會對進一步學習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交易策略有直接的影響。
三是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實務中,資產定價內容都較繁雜,因為該內容中的各種定價方法需要涉及到豐富的數學知識,比如概率論和隨機過程等。同時衍生工具定價還需要涉及到編程等內容。剛進入大三的學生數學和編程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尤其是對部分文科生來說,因此學習這部分非常吃力。由于課時有限,在課程上不能講授大量的數學知識和語言編程,這又增加了教學的難點,同時還有可能打擊了同學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
根據當前實施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結合以往教授本課程的經驗,對金融衍生市場課程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上不應采用教師滿堂灌的形式,教學形式上課堂講授占比70%,討論占比30%。教學中需理論聯系實際,進行主要案例分析,比如“中航油事件”、“3.27國債期貨事件”以及“英國巴林銀行破產事件”等案例,讓學生更清楚衍生品的運作機制以及如何正確運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使用電腦等多媒體進行教學,并會放映與衍生品有關的電影或視頻。最大可能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和掌握知識的熱情。
在授課資料方面,采用國外經典教材,如《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一書,該教材詳細介紹了國外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國際市場上主要重大風險事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借鑒國外金融衍生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使學生建立起多層次和國際化的金融視野。同時輔助其他教學參考資料以及國際上最新研究領域文獻,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應用。在課堂組織形式當中,抽出部分課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金融案例分享并提出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團隊協作意識。
除了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外,抽出5個左右的課時進行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在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基礎,如開設以下實驗教學內容:采用MATLAB、Python等編程語言,利用久期管理利率風險、利用期權管理金融風險以及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擬資產定價等。同時應抽出部分課時,講授并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期貨交易,培養學生較強的金融實務能力。
當前金融衍生工具在外匯、能源和財務等風險管理方面應用日益廣泛,因此在教授基礎理論時,應拓展在以上領域的知識,以便學生畢業后從事針對性的工作。目前電力改革方案出臺,隨著廠網資產分離,電力市場化進程加快,電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立迫在眉睫,因此需要該領域的大量人才。歐洲電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相當成熟,國內還剛剛起步,因此該領域有很大的前景。由于電力產品的特性和電力價格運動模型的復雜性,電力衍生品的定價面臨著專業性挑戰,因此具有電力以及能源等優勢專業的院校,在金融衍生市場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能源金融衍生品方面知識的拓展[3]。同樣一些財經類院校可以加強金融衍生工具在資產負債方面的風險管理,突出該類課程的特色性[4]。
隨著國際金融一體化和中國匯改的不斷深入,對國內貿易商和海外投資企業來說,匯率風險管理日益重要,外匯金融衍生品迎來了井噴式增長[5]。外貿類學校因此應大力培養高級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衍生工具在國際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突出其外貿和國際化特色。
除教學外,高校可以利用地域以及教學資源,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校或學院可以定期邀請監管部門和業界該領域的知名專家舉辦金融衍生產品監管、風險管理、金融市場投資等方面專題講座,與同學面對面交流。同時高校可以嘗試與期貨交易所、期貨經紀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大型企業期貨部門共建實習基地,定期讓學生觀摩與實習,讓學生了解實務,熟悉套期保值以及風險管理等業務。
傳統教育是學科導向的,它遵循專業設置按學科劃分的原則,教育模式傾向于解決確定的問題的科學模式,教學設計也更加注重學科完整性的需要。而OBE理念下的成果導向教育則遵循反向設計原則,由社會需求決定培養目標,再由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再由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快速發展,國際金融人才特別是精通金融衍生品的復合型人高級才需求迅速上升。在大資產管理時代,如何利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為資產負債提供風險管理已經成為金融領域關注的焦點。因此基于OBE的教學改革對培養國際化的復合型高級金融人才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