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思坤
俄羅斯世界杯即將落幕。本屆世界杯,“中國除了國家隊,其他都去了。”這句玩笑話雖有一定夸大,但不可否認,中國人對體育的熱情日益升溫。與此同時,體育創業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又一個風口。一個廣泛的共識是,中國體育產業化元年始于2014年。當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46號文”)發布后,全國體育產業開始正式單獨作為一類重要產業納入國民經濟體系。46號文件激起了全國范圍的體育產業大爆發。根據懶熊體育統計,2015年,體育類創業公司融資217起,融資金額約147億元。2016年,有披露的體育類創業公司共融資235起,融資金額約196億元。經過兩年多的爆發式增長,如今資本在體育產業的布局開始放慢腳步。專家認為,目前來看,體育創業商業化程度不夠理想,但隨著體育愛好者數量的增加、民眾體育意識的增強,以及行業規模的整體提升,體育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一個價值5萬億規模的市場
“46號文”明確表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這幾年我國的體育品牌建設總體來說是不錯的,有幾個比較好的品牌,比如昆侖決和剛剛拿到融資的Keep,”品牌聯盟咨詢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現在整個體育健身行業處于全面提升階段,未來市場越來越大。
國家統計局把體育產業分成“體育管理活動”“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場館服務”“體育中介服務”“體育培訓與教育服務”“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以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十一大類。已有不少創業者在各類別細分領域成長發芽,例如以五星級酒店場景做切入點,提供綜合性健身服務的“檸檬健身”;主打囊括票務、住宿和交通“一站式服務”的滑雪工具性APP“雪橙”;讓想瘦的用戶跟著由明星、超模、網紅以及草根達人一起運動的“閃瘦”;以足球為主題的多人在線、實境體驗游戲APP“動動嗆”;能在騎行過程中查看騎行速度、里程數、海拔、坡度和卡路里等數據的功能性騎行APP“行者”;由中國原創,掌握核心規則制定權與話語權的世界職業搏擊賽事“昆侖決”;泥地障礙越野跑項目“泥濘跑”等。另外,卡丁車、射箭、潛水、搏擊、馬術、攀巖、劍道、壁球、極限等十幾項運動,所在垂直細分市場更易建立較高的忠誠度,且巨頭很難通過流量入口優勢奪走用戶,中小創業者剛好有喘息機會。
一位體育創業者的自白
在中國的精品體育賽事里,馬拉松、彩虹跑是較為受歡迎的兩類,80后創業者黃斯沉則試圖將“泥濘跑”打造成中國難度和趣味性都較高的項目。黃斯沉在美國留學時就參加過類似泥濘跑的賽事,當他看到類似泥濘跑的商業模式在國外已被證明,而在中國尚處空白時,決定回國創業。2015年黃斯沉創辦史克浪體育。“泥濘跑2015年第一次在中國開賽時,只有300人參與。今天,僅北京站就有近5000人參與。”黃斯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都市人有很多壓力,參與體育項目是一種排解壓力的方式。泥濘跑鼓勵以團隊為單位完成比賽,也是一個有社交屬性的平臺,讓很多人變成了朋友。在黃斯沉看來,泥濘跑不是一個單一的戶外體育賽事,應該算新形態的運動賽事IP,與很多新形態的運動健康產品都有合作,包括健身營養品牌燃力士、護膚品牌相宜本草的黑茶男士、與泥濘跑精神理念非常契合的寶馬摩托以及京東線上報名平臺等。黃斯沉表示,泥濘跑在線下也向相關產業延展,比如把渠道做進健身房,把訓練課件與培訓機構相結合等。“今年,我們已經實現暫時盈虧平衡了。”
史克浪體育獲得了包括洪泰基金在內的天使輪投資。洪泰基金副總裁宋楠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除了看好創始人的國際視野、資源和執行力,他更看好這個項目的理念。“它不是傳統意義的體育項目,而是把體育跟娛樂結合來做新品牌。”
資本開始放慢腳步
數據顯示,2017年,體育創業有所降溫。體育相關創業公司投融資/并購事件共發生188起,其中公開融資金額的有166起,資金總額約100億人民幣。相教于前兩年,今年對于體育創業者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寒冬的時刻,很多公司沒有很順利地拿到融資。整個市場似乎面臨著激情散去后的落寞。宋楠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樂視體育的轟然倒下到懂球帝疑似資金斷裂靠“ICO”(首次代幣發行)補血,“我個人來看,體育創業進入了一個低谷,”宋楠認為,目前,體育創業實際落地比較困難,商業化程度不夠理想。“真正愛好體育的人口數量偏少,導致行業本身存在高投入、慢產出的現狀。體育創業遇冷的原因也在于此。”
“體育產業相對還是一個較為小眾的產業,市場規模比較分散,”王永表示,再加上體育產業更加偏線下,很難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進行快速擴張,因此很難得獲得資本市場的大筆投資,成長速度會慢一點。
在黃斯沉看來,體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超越功利的、發自內心的快樂。現在很多人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了加分,或是為了讓孩子簡歷上更好看。“但實際上,體育就是讓孩子學會摔倒了會受傷,但要努力靠自己再爬起來;就是打完架后兩個大男孩嘻嘻一笑,又變回好朋友。它是一個能讓大家達成共識和精神共鳴的東西。”黃斯沉說,“當大多數人都做到這點的時候,體育精神在中國就能綻放,整個體育產業才會趨于成熟。”
黃斯沉認為,雖然目前體育創業暫時遇冷,但整體中國體育市場還是很熱的,體育裝備銷售及賽事消費的數據肯定是上揚的,因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未來會有更多人意識到運動健康的重要性,資本也會往里布局。宋楠表示,隨著行業規模的整體提升,未來中國體育市場肯定還有非常大的潛力。▲
環球時報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