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殷永強
摘要:由于諸多社會原因,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諸多問題,學習焦慮、人際交往焦慮、自責傾向、挫折適應問題、青春期閉鎖心理等等,在中學階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因為這個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兩者不可偏廢。
關鍵詞:中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日益加快,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呈多元化態勢,伴隨著信息時代而來的第一個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手機得到了普及,不論品牌與否,只要是認識數字的人手標配一個,與此同時,咱們的中學生也沒有被落下,也被卷進來信息時代的浪潮,現在的中學生也鳥槍換炮手里成天捧的不再是課本了,也成天關注著現在社會的主流思潮和微信朋友圈、微博新鮮事,他們可以從里面獲取正能量的東西,但每個中學生沒有自帶凈化系統,不能達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伴隨而來的是當下一些負能量、消極思潮正在潛移默化地融入了中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也給學生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不可抹去的陰影。近幾年來,學生的自殺、離家出走等等失控事件屢有發生,不管是見諸各大報紙還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所有這些現象僅僅是一個預警,它標志著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遠遠超出了預期范圍,不管這些心理壓力來自家庭還是學校亦或是社會,這種不平衡甚至是不健康的狀態急需調整和改變。
長期以來,家長和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對他們人格的培養,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優異但是人格不健全,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到漠視的地步,無法適應現在的社會,像是生長在襁褓中的孩子一樣,很難適應社會的風吹雨打,經受不住挫折,稍有壓力就會鉆進死胡同,壓力難以釋放,就會做出出格的事。這些教育的現實和后果嚴重制約著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由于諸多社會原因,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諸多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學習焦慮
學習焦慮問題如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來自各方面的學習壓力大、期望值高,競爭更加激烈,負擔偏重。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往往以學生的成績為依據點反饋給家長,導致家長盲目的以成績為依據,和教師互動,以成績為唯一衡量的標準,惡性循環,造成學生不能正確的反映客觀實際,有個別地區曾專門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課業量本身就超出很多,而很多家長給孩子一個“特殊待遇”,讓學生課外的時間越來越多,幾乎70%的學生在大多數城市睡眠不足8小時。面對這么重負荷的壓力,學生找不到釋放的出口,身心健康自然就蒙受了極大的損害。這些學生往往處于完任務或疲于應付的地步,對學習總是敷衍塞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 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是普遍存在的障礙,現在許多的中學生把張嘴當成是羞恥,認為說話是唯一的恥辱,現在的學生不能正常地與人交往。與別人接觸時往往有過度的恐懼,過于強烈的預防心理,結果就是封閉自己,導致與別人教人交往中總是以微笑代替,以微微一笑代表禮儀,總覺得微微一笑是萬能的。
此外,教師在注重給學生灌輸、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難免會有所偏頗,忽視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中學階段的中學生恰好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也非常容易以老師作為自己理想的目標,老師就是公平和正義的化身。他們從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理解,希望獲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如果老師此時不能積極給予,取而代之的滿是責備和抱怨,學生心里便會產生消極情緒,油然而生一種壓抑感和挫敗感,最終導致師生之間的疏遠和冷漠。因為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敏感期,這種挫敗感和壓抑感等等消極情緒也會遷移和泛化,影響中學生與其他人的交流,從而加劇人際交往的焦慮。
三、 自責傾向
這種現象在中學生中更為嚴重,危害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意味當事情出錯的時候,你常常認為自己不好,而且害怕自己做了什么。自責的根源是失去別人的愛的不安。當學生的父母、老師、朋友,常常責備自己時,如父母、老師對孩子們過分苛刻的暴政,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感受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會出現自責心理;當欲望太強,一點小錯誤會使學生覺得不再愛了,所以孩子們常常有一種強烈的心理依賴。
四、 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有挫折感主要與其家庭成長的各個方面息息相關,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有的能積極應對,敢于面對挫折,有的則消極應對,更有甚者逃避挫折,任挫折積累,進而危害他們的成長和心理健康,面對消極應對挫折的這種情況,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戰,要求健康教育經常性的開展,不能下猛藥,要按部就班,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正視挫折,塑造良好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素質很難發展到更高的水平。
五、 青春期閉鎖心理
青春期閉鎖心理的主要表現是處于青春期的男女會把自己的心理自我封鎖起來,生怕別人知道,覺得難以啟齒,最突出的是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女孩和男孩在青春期的開始時間上還是存在的差異性,一般女的開始早,結束晚。通常中學階段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青少年在潛意識里意識到兩性之間的差異,男女生都會有一些焦慮和害羞,會因為身體發育出現的各種變化帶來恐懼感和神秘感。
因此,在中學階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因為這個階段是青少年早期心理的形成階段,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兩者不可偏廢。
作者簡介:
周怡,殷永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