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是幼兒還是成人,對于知識的探索,都是由外到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作為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數學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同樣也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再注意因材施教,聯系現實生活,教給他們具體方法,這樣孩子們就一定學好數學這門學科。
關鍵詞:培養;幼兒;數學;認知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整個幼兒時期,數學概念對于他們來說還沒有成為頭腦中的一個抽象的邏輯體系。他們必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借助具體的事物和形象進行內化和吸收,從而形成獨立的認知能力體系。要想培養和發展幼兒數學認知能力是整個幼兒時期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先從動作開始培養幼兒數學的認知能力
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幼兒的智力來自“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既需要教師、家長在教學中引導幼兒發揮主體性作用,還要注重激發幼兒求知的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否則,如果強行把知識灌輸給幼兒,他們不僅不愿意接受,而且收到的效果也不會過于理想。
在幼兒數學認識的過程可以先從游戲開始,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讓他們邊“做”邊“說”,通過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嘴說來感知相關材料。例如:教師在指導幼兒玩積木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利用積木搭建城墻,然后再讓他們數一數,搭建一小段城墻需要多少塊積木?有時也可以利用積木讓幼兒“鋪設”道路,并讓他們比一比,看誰用的材料少,但鋪設整齊美觀。同樣,教師還可以利用其他材料來引導幼兒進行游戲,通過具體活動,讓他們接觸數字,了解數字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
二、 運用情趣來培養對幼兒數學的認知能力
在早期的幼兒數學教學中,不少幼兒教師只是讓孩子們直接讀數、然后告訴他們這些數字所包含的量,代表的意思,其實這是靜態的教學,而當代教育已經由原來的靜態教學轉向了動態教學。幼兒本身是好動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通過一定的具體場景,情境來引導幼兒加深對數學的認知,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所學的內容,而且還從中受到了陶冶。
一次,在中班教學前,我預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讓幼兒分組舉行“開超市”活動,孩子們有的當售貨員,有的當顧客,讓他們購買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從過這些活動,幼兒不僅感覺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也感知了數和量的關系,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數學與生活之間關系的認識。
在另外一次幼兒課堂教學中,我故意設置了一個事故現場,讓孩子們想辦法處理,這時一部分孩子提出可以撥打電話120、122,有的孩子說還可以撥打家長的電話號碼,在此,我又深入地引導他們,讓他們明白簡單數字還包含了廣闊的內容,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為了讓孩子們能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我又在班級內張貼了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如匪警電話號碼110;火警電話號碼119;天氣預報電話號碼114;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122……通過這些場景活動教學,廣大幼兒確實加深了對數學的認知,為了進一步加深這一方面教學,我還聯系廣大幼兒家長,讓他們一起在生活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認知能力,讓他們介紹自己家庭住址中所涉及的數字,了解超市里貨物標簽上單價的意思,讓家長們帶領孩子走進書店購買適合孩子閱讀的各種價格的圖書。總之,只要教師能從生活實際出發,幼兒對數學認知能力的速度就會提高得越來越快。
三、 圍繞《指南》要求培養幼兒數學認知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數學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們能按照《指南》的精神進行教學。如同樣對“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這一內容,不同學段要求的教學目標是各不相同的。在3~4歲階段,只是要求幼兒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方面的特點,并能用相應的詞表示,能手口一致地指出5個以內的物體。而在5~6歲教學中就要求幼兒能理解量的相對性、能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由此可見,教師如果不熟知《指南》的精神,就達不到各自學齡段教學的目標。
例如我在小班數學教學中,結合《“5”以內的數數》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過程:小猴子過生日了,老師給他帶來許多禮物(打印的彩色卡片):一輛小汽車、兩串葡萄、一籃桃子、四朵鮮花、三架模型飛機。大致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1. 我先讓幼兒們觀察圖片,認識圖片上物體。2. 再讓他們說出圖片中的內容,讓孩子們根據教師要求舉出相應數量的卡片。3. 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可以放在一起數,哪些不能放在一起數。4. 請幼兒拿出各種實物,數一數,說出總和。5. 教師先說出數字,請幼兒拿出相應的物品。
通過上述的訓練,幼兒不僅達到了預先設計的訓練目標,而且提高了他們對數的認知興趣和積極思維能力。所以按照《指南》的精神可以有條不紊地對幼兒進行各項綜合訓練,讓幼兒加深對數的認知。
四、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幼兒數學認知能力
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幼兒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了能讓幼兒聯系生活學習,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
如在進行小班《比較大、中、小》這一內容教學時,在課前,我準備投影儀、電視機音響等設備。在教學中,我先用投影儀播放各類食物的形狀,讓他們從大、中、小三個方面來區分,然后又通過電視播放幼兒在超市購物時選擇大、中、小的場景,最后每人下發三塊卡片餅干,讓他們區分,并選擇自己喜愛的顏色,在這樣的生活場景教學中,幼兒輕松愉快地學到其中的科學道理,這樣教學顯然要比平時普通,教學效果也要好得多。
無論是幼兒還是成人,對于知識的探索,都是由外到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作為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數學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同樣也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再注意因材施教,聯系現實生活,教給他們具體方法,這樣孩子們就一定學好數學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2]幼兒園教育活動案例精選[S].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作者簡介:
晁墩群,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草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