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屬于一門兼具實驗性與生活性的學科。在人類生活與生產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與化學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經常遇到的現象都是可以通過化學知識來對其進行解釋的。因此,教師在教授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時,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與化學原理進行關聯,幫助高中生更好地學習化學課程,讓學生用其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素材;教學;運用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新課改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完善,將生活素材引入到日常教學之中,充分體現出化學的實用性,進而將高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熱情充分激發出來。人們通過日常的生活與實踐總結出許多的經驗,而經驗又是知識的來源。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素材引入其中,使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更好地進行理解,使化學的學習更具有趣味性,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所學習掌握的化學知識來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生活素材如何運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之中。
二、 在化學教學中引入生活素材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引入生活素材,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還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將教材上的文字知識轉變為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見的現象,教師在講解與傳授化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將化學知識點與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充分的結合。教師還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來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形成學習中思考、思考中學習的良性循環,最終達到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圖片等手段來將各種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生動形象地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發現化學在生活中的魅力。有些化學概念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學生不僅難以理解這些化學概念,同時在記憶這些概念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經驗來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思考生活問題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基礎上來深入理解概念。比如說,教師在對“醋酸的作用”進行講解時,首先要引導學生來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醋酸的例子,家長在燉雞肉、燉排骨、燉魚的時候,都會適當地加一些醋,以達到促進鈣、磷的溶解的目的;在燒菜或者熬湯的時候,也會適當地加一些醋,不僅可以起到提鮮的作用,還能對蔬菜中的維生素C起到保護作用;在流感高發的季節,我們會關閉門窗,利用醋來進行熏蒸,以達到殺滅細菌的作用;用醋來浸泡燒水壺,可以輕松地祛除暖水瓶中的水垢;如果毛巾有異味,利用醋來進行清洗,那么異味便會消失。上述例子都與醋酸的結構以及醋酸的作用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這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是可以利用化學知識來解釋與解決的。
三、 在化學實驗中引入生活素材
教師組織安排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要盡量選擇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來作為實驗工具或實驗材料,這樣不僅易于準備,同時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使用生活用品來完成實驗,不僅可以有效說明化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還能說明化學高于生活,可以理解為在總結生活經驗及生活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包含著許多化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讓學生明白,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化學課程,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主動對化學實驗進行自主設計,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動手。學生在對實驗進行操作時,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應用與深化化學知識,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感受化學學科的真實性,要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關聯,腳踏實地地開展學習,同時還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比如說:教師在講解“酸堿指示劑”部分時,可以鼓勵學生去采摘一些色彩鮮艷的葉子與花朵,并將同類的花朵、葉子和一定量的酒精同時放于研缽中研磨,直到所得液體的顏色與花朵、葉子的顏色相近為止,然后過濾液體,最終得到濾液。然后利用前面所得的指示液來對生活中的常見物質的pH進行測試,比如說:自來水、茶水等,同時也要用通用指示劑來進行測試,將兩種指示液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利用這些生活化的實驗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化學源于生活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
四、 在化學習題中引入生活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解傳授知識,通過化學習題來幫助學生練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講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素材,讓教學與生活互融,不僅會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有力激發;在課后習題作業中,教師也應該將生活素材引入其中,教師對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具體生活經驗進行評估的基礎上來設計課后練習,將有趣的生活實例引入到課后習題之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來一同合作完成課后作業,不僅有利于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同時學生也不會再將課后作業視為一種負擔。比如說,教師在對“碘”進行課堂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某超市夜晚被盜,兇手沒有留下任何線索,案發現場只有一張可能留有兇手指紋的紙條,讓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利用碘的性質來確定紙條上是否留有兇手的指紋。學生通過學習碘的性質來對實驗進行設計,碘在受熱升華之后變成碘蒸氣,而碘蒸氣可以在手指上的分泌物中進行溶解,然后形成棕色的指紋痕跡,據此來確定紙條上是否留有指紋。將生活素材應用于化學習題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更能增強學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 結束語
教師將生活素材引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之中,意義重大,在對高中生學習化學熱情進行有效激發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習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并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吳勇飛.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0).
[2]徐慧娟.論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
[3]周曉蕊.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融合[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2).
[4]展君梅.試探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作者簡介:
董成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疆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