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中國是詩詞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歷代茶詩是構成中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茶文化寶庫中的精品。茶詩是濃縮了的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集中呈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程研究是對中國古典詩詞和中華茶文化的有力傳承和弘揚,更是對初中生進行國粹的又一次良好洗禮。同時二者結合的教學,既創新了初中語文課中國古典詩詞的學習,又很好地傳承了中國茶道。
隨著統編教材的實施,我們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諸如大量古典詩詞篇章的增加,還有大量對聯、燈謎等的出現,身在第一線的初中語文老師對此要有良好的關注,并調整創新教學內容,來滿足初中生對課堂學習的需求。現在的初中生,正值12、13歲的花季年齡,對于遙遠的古典詩詞興趣不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的教育元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中。本課程研究通過茶文化的引領,通過茶詩的學習,讓青少年兒童很有興趣地學習詩詞,進而感受到詩詞的燦爛美好,以及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么,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來有效實施這一課程研究的教學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筆者來談一談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以茶文化為載體,通過茶詩的學習,教同學們識茶、泡茶、品茶,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湯的魅力,同時更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諸如,學習蘇東坡《水調歌頭》:“已過幾番風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云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此詞記述了采茶、制茶、點茶的情景及品茶時的感覺,描述得極為生動傳神。我們學習這首詞,首先教學生怎樣采茶、制茶、點茶等識茶知識;其次,還可通過詩人的品茶來感受白茶的滋味和口感,同時,通過詩人的品茶,我們也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服、有神;再次,我們在學校的茶藝室,老師親自和同學們一塊泡一杯上好的白茶,每個同學親自觀察它的色、形,再細細品味它的甘甜、舒服、有神。最后的結果,我們的學生不僅感受品味了白茶茶湯的甘甜、清香,更學到了白茶的相關知識,同時更將蘇軾這首詞很自然地入胃里、心里。第三,通過識茶、泡茶技藝的學習、表演,進而愛上茶藝,品味好茶,健康養生,熱愛生活,并養成良好的淑女君子風范,同時更好地感受到了詩詞和茶的魅力,也更讓同學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色彩,深受家長和社會的好評。例如,我們茶藝班的同學,每學期在有上級領導來校檢查,或出校參演,或與我校合作的美國學校的五位校長來校觀摩學習時,我們就表演中華茶藝和詩詞吟誦《蒹葭》《山泉煎茶有懷》等。學生們穿上漢服,梳了古代發飾,再伴以完美的茶藝,獻上我們甘甜唯美的龍井茶給遠道而來的美國友人,一下將他們驚呆了,大聲呼喊,并久久圍住表演同學,品嘗、問道,就是不忍離開。這場景,全校同學興奮,領導老師們開心,家長們更稱贊。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喜歡茶藝這門當下最流行的高大上的技藝,那么再讓他們去了解茶文化,學習茶詩,那是很開心的一件事。事實也正如此,在學校以“雁文化”為宗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我們也以此為契機,開設了以茶文化為主的國學與傳統文化課程,即“初中語文教學中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程的研究”。第一屆30名學生于2016年6月已順利畢業,進入了高一級的學校學習;而第二、三、四屆已踴躍交替進行現階段的學習和表演。通過這項課程的學習,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不僅上課的積極性大大增強,而且學習的效果和心情也非常好。往往是下課鈴響,他們還舍不得離開課堂,舍不得砸吧砸吧嘴再品品好茶,舍不得再多和古人品茶論詩。同時通過課堂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學習,同學們不僅喜歡吟誦詩詞,學習詩詞,還將茶藝和茶文化知識帶進了生活。一方面美化熏陶了個人情操,女生淑女男生君子范,同時運用所學的茶藝和茶文化知識,為家人及身邊更多的人帶來健康生活,修身養性,并獲得了家人及更多人的嘖嘖稱贊、羨慕佩服;同時,另一方面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為同學們在初三畢業以后盡快謀生做好了一技之長——德才兼備之茶藝師,同時也提高了中考語文成績。學生開心,家長更開心。
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程研究,并生成特色創新校本課程,是流動的校園文化。學校文化的感召力在于有高質量的特色創新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特色創新校本課程的創建既要符合新課程校本課程建設的要求,也要符合教育教學差異化教學的原
則。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從學校實際以及所面臨的生源實情和學生需要出發,破解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題,并生成創新校本課程建設中的困境,開創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程研究,并生成校本課程創新建設的新局面,來搞活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門課的理論價值在于豐富課程建設理論體系,實踐價值在于為學生學習提供感興趣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興趣,提供選擇,拓寬視野,身心健康,豐富學習生活,為教育教學特色化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建立以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為載體的詩詞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課程教研運行模式。
注:課題類別: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44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