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友弟
摘 要:兒童詩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無窮的魅力,傳統的詩歌教學大都停留在引領學生品讀賞詩的層次上,很少進行詩歌的創作指導。在日常教學中嘗試著引領孩子賞讀童詩,體悟詩韻;涵泳童詩,掌握詩法;放飛思緒,抒發詩情;讓孩子享受寫詩的樂趣,讓童心隨著童詩飛揚。
關鍵詞:小學;兒童詩;創作;教學
兒童詩是以兒童為對象,選擇單純的主題,以凝練的語言、優美的韻律、淺顯的內容表達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無疑是最為自由的一種詩歌體裁,短短的,卻又不乏童真和童趣,既有詩的共性,又有其獨具的個性,適合小學中低年級孩子形象思維的特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兒童詩以其閃爍著的智慧火花,釋放著無窮魅力,吸引著孩子閱讀,引起孩子共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引領孩子“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縱觀現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兒童詩在第一學段中占有近半的比例,可見兒童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大家所關注。遺憾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無論在“寫話”或“習作”教學目標中沒有納入兒童詩,致使孩子只享受兒童詩閱讀之美,卻難以體驗兒童詩創作之樂。記得特級教師王崧舟曾經說過:兒童是詩,詩是兒童。兒童寫下的是詩一樣的美好生活。詩寫下的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兒童詩意的棲居是語文教師的天職——要給孩子們一個有詩的童年,讓孩子們用晶瑩的童心寫下最美的童詩!那么,怎樣讓孩子們既愛讀詩,又能用詩的形式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呢?筆者作了一些探索,與大家探討。
一、賞讀童詩,體悟詩韻
詩情畫意是潛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尤其是兒童,他們具有與生俱來的詩人的潛質,但真正讓兒童學會寫詩,又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將平時所寫的句子進行分行,而是讓兒童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語匯,體悟用“詩”這種表達方式傳遞的詩韻。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注重良好氛圍的營造,讓孩子在日常的讀詩、賞詩、積累詩的過程中揣摩詩語、領悟詩情、感悟詩韻,為詩歌創編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堂閱讀
每天利用晨讀午誦的時間,組織孩子賞讀校本教材中金波、林煥彰、金子美鈴、魯兵等名家的童詩。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每每徜徉其間,流連忘返。在這樣名家薈萃的賞讀課中,孩子們感受著詩的節奏和優美的意境,享受著詩的熏陶、詩的洗禮,天長日久的耳濡目染也會讓詩的種子悄然無聲地在孩子們的心中播種、發芽、生長。
(二)訂閱書報
利用家長會、班級QQ群等渠道,建議每一位家長為孩子征訂《小火炬》《兒童文學》《讀寫天地》《小學生周報》等富含童詩童趣的書籍與報刊。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滿校園”的活動,及時表彰班里喜愛閱讀的同學,通過評比“閱讀之星”,搭建展示平臺等誘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促使他們的閱讀持之以恒。
(三)召開詩會
隔周召開班級詩會,讓學生將自己創編的或是搜集到的兒童詩,以朗誦表演的形式在班級中亮相。呈現形式允許多樣化,如:個人配樂朗誦、男女對誦、小組合誦、情境表演等。詩會的召開給了孩子以“用武之地”,孩子在聲情并茂的吟誦中,獲得美感、提升語感,進一步體會詩情詩韻,豐厚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淀。
二、涵泳童詩,掌握詩法
兒童詩的詩人善于運用比喻、比擬、對比、夸張等眾多手法創作出一首首既天真浪漫,又直入人心的詩。在林武憲的筆下,大大小小的鞋如同溫馨的一家人;在林煥彰看來,妹妹的紅雨鞋是那樣的可愛;在金波的眼里,狗尾草也充滿神奇的魔力;在羅英看來,小鳥是“樹的孩子”,是“樹的風景”。如何讓孩子從讀詩走向寫詩?以讀為本,引領孩子從優秀詩作中初識寫作規律、掌握寫作方法無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轉軸撥弦,讓詩心閃動起來
師:通過前段時間的大量閱讀,我們知道兒童詩是詩歌王國中的小精靈,大家都喜歡上了這個天真浪漫的精靈,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王國,親近親近這個小精靈。教師出示兩首兒童詩,請小朋友們一邊讀一邊想,兒童詩這個精靈與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樣呢?它悄悄地用上了什么“魔法”讓小朋友們都喜愛它?
《月亮》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巖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
《海浪》海浪是娃娃/手牽著手/笑著/一起跑過來。/海浪是橡皮擦/把沙上的字/全都擦去了。
生:兒童詩精靈用上了擬人手法,詩中把小魚和海浪都當作人來寫了,讀起來很生動。
生:還用了比喻,把海浪比成娃娃、橡皮擦。
生:我認為兒童詩和我們平時的作文不一樣,讀起來有節奏,很好聽。
生:我覺得兒童詩想象都很豐富,都是我們平時想不到的。
通過孩子的各抒己見,他們已經把握了兒童詩的基本特征——富有童趣、巧用修辭,充滿想象等,然后老師把這些特點和表現修辭手法一一提煉,羅列在黑板上,理解掌握其中的寫作奧妙。
(二)輕攏慢捻,讓想象飛舞起來
兒童詩中精巧的比喻,奇異的比擬,都來自于詩人豐富的想象。豐富的的想象是兒童詩最本真的特點。指導學生寫詩,既要孩子大膽放飛想象的翅膀,又要引導他們牢牢抓住事物的樣子、顏色、作用等特點,盡可能地把這些事物想象得既有趣、夸張,又與原物的具體特征有相似之處。
(1)直接聯想: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比喻——抓住某一事物的具體特征迅速聯想到另一相似事物。
(2)層層聯想:聯想的層次決定了詩的高度,聯想的層次越深入,兒童詩就越富有詩意,可以說層層深入聯想是寫好兒童詩的關鍵。
看到牽牛花我們馬上想到什么?(喇叭)由喇叭你又馬上想到什么?(吹響的軍號)類似的推想比如:
(三)細抹復挑,讓思維跳躍起來
寫好兒童詩,光有想象力還不夠,還要有跳躍的思維。可以設計童詩訓練題,吸引著兒童去嘗試解答,培養跳躍的思維方式。例如以下童詩訓練題:
《星空》老師是一輪美麗的月亮,我們是___,那教室是___。
《螃蟹》螃蟹/你為什么老是橫著走?是不是___,/還是___。
《圓規》圓規是個___,他總是___。可惜/他只會跳___。
三、放飛思緒,抒發詩情
(一)把生活中的小事寫成詩
生活就是一首詩,詩就在生活之中。一首好詩,不是冥思苦想出來的,而是詩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淌。生活便是詩歌的源泉。所以,要使孩子養成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良好習慣,引導選取生活中有意義的小事,再以詩的形式、詩的形象、詩的語言去表現它,它就是一首好詩。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問:“為什么月亮白天不出來工作,而到晚上才出來呢?”面對著這充滿稚嫩的疑惑,我沒有生硬地講科學道理,而是順著孩子們的思維出乎意料地問:“那為什么太陽公公到了晚上也不出來微笑呢?”孩子聽后會心地笑了,后來我讓孩子把剛才的問答寫下來,于是就有了下面這首生動淺顯的問答歌。
《老師,我問您》老師,我問您,/大白天,月亮姐姐會不會露臉兒?/小朋友,我問你,/黑夜里,太陽公公會不會開口笑?/瞧,一顆好奇可愛的童心就在幾行小詩中彌漫開來。這不正是閃耀著天真純潔、自由爛漫的童年嗎?
(二)把自己的心情寫成詩
“情動于衷,而發于言。”孩子們用幾行小詩把自己當下的心境表達出來,這便是寫作的真諦。如一個孩子寫下的《焦急》:
焦急,
是畫板上亂涂亂畫的線條。
嘗一嘗,
是烙餅燒焦的苦苦澀澀的味道。
看一看,
像那小蟲兒嗡嗡地上下轉圈。
聽一聽
是無數飛機從頭頂呼嘯而過,
更是野外迷路時的尖叫——
哇——哇——哇——
那份焦急不安,在幾行小詩中如此真切地流露出來,怎能不驚嘆孩子縝密的心思,怎能不驚嘆小詩獨有的魅力呢?
(三)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成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教師要引導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細致觀察到的事物寫成詩歌。
幾只美麗的蝴蝶/是花兒的春天。/一個尖尖的筍芽兒/是竹園的春天。/一朵朵頑皮的浪花/是大海的春天。/望著天上飄飛的五顏六色的風箏,/我高興地說:“那是我們的春天!”這是一年級孩子寫的《春天》,那個“尖尖的筍芽”讓我瞬間體會到了“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盎然春意,那飄飛的風箏傳遞著春的勃勃生機,這不就是詩歌的最高境界——意境嗎?又如一位孩子看見窗外下起了尋常無奇的雨,但他卻寫下了充滿童趣的話———“樹葉上是玩滑梯的雨點,地面上是游泳的雨點,天空中是比賽跳水的雨點……”
因此,當孩子們腦子里有許多許多奇特想法時,我們不妨引導他們打開思維的閘門,插上想象的翅膀,運用各種修辭,記錄下自己的童言稚語,讓那輕盈靈動的意境躍然紙上,讓晶瑩的童心隨著童詩飛揚,把我們平凡的生活現象變成一種兒童式的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
參考文獻:
[1]梁英.片片詩意曼曼舞:語文第一學段兒童詩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作文教學研究,2010.
[2]夏冰心.兒童詩:低段學生的習作起步集[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
[3]葛金娥.談小學兒童詩的賞讀與創作[J].師資建設,2011.
編輯 李琴芳